自那日于灵田边初步练成《五行养气诀》残篇,引土行灵气入体,初步调和了体内躁动的五行之气后,刘文泽便知,自己终于踏上了一条与前十七年截然不同的道路。
这条路上,无人指引,荆棘密布,每一步都需自行摸索,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
但那种对自身灵气逐渐增强的掌控感,以及气海内那丝前所未有的、磐石般稳固的土行根基,都让他甘之如饴,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动力。
宗门小比的压力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剑,迫使他必须争分夺秒。
白日里,他更加勤勉地打理那片灵田,将《齐民要术》中的农法与自己领悟的“五行调和”理念相结合,并尝试以《五行养气诀》引导出的精纯土行灵气温养土地。
虽然进展依旧缓慢,但那片青禾米的枯黄叶梢,竟真的透出了一丝极淡的绿意,土地也不再是那般死硬,多了些许松软之意。
这微小的变化,给了刘文泽莫大的信心。
他明白,这不仅是灵田的生机,更是他自身道途的隐喻。
而更多的时间,则被他投入到了外门“博物阁”之中。
那枚黑色玉简给了他《五行养气诀》残篇,但仅仅是土行基础,后续该如何?
其他西行如何平衡?
如何融汇百家?
这一切的答案,或许都隐藏在这些无人问津的故纸堆里。
管理博物阁的荀老,依旧终日一副昏昏欲睡的模样,蜷在角落的躺椅里,仿佛外界一切皆与他无关。
刘文泽每次前来,都恭敬行礼,荀老也只是鼻子里哼一声,算是回应。
刘文泽不再局限于“上古轶闻”和“百家源流”的书架,他开始系统地翻阅所有看似无关的杂书:地理志、矿物谱、灵植图鉴、甚至是一些游记、笔记和残缺的阵法初解。
他深知,那枚黑色玉简可能只是钥匙,真正的宝藏,需要广阔的知识作为地图才能发掘。
尤其是关于“玄黄时代”之前的记载,更是他关注的重点。
这一日,他翻找到一本薄薄的、以某种兽皮鞣制而成的册子,封面早己腐烂,扉页上只有几个模糊的古字:《始元杂录》。
其材质与《玄黄纪事始元考》颇为相似,但内容更加零碎,像是某个上古修士随手记录的见闻札记。
其中一页,提到了“五行之精”:“……夫五行孕化,有其精魄。
庚金之精,藏于矿脉极深,主肃杀锋锐;甲木之精,生于万木祖根,主生机勃发;壬水之精,隐于玄冥幽泉,主滋润灵动;丙火之精,燃于地心熔核,主炽烈文明;戊土之精,厚载于大地核心,主稳固承载……然混沌开辟后,五行之精多散逸隐匿,非大机缘不可得。
上古有秘法,可感应微芒,引之淬体炼器,妙用无穷……”五行之精!
刘文泽心中剧震。
这似乎是一种比普通天地灵气更本源的五行能量!
若《五行养气诀》是引气法门,那这“五行之精”是否就是提升功法品质、甚至补全后续的关键资源?
他继续翻阅,又在一篇谈及“地脉”的残页上看到:“……地脉者,大地灵气流转之通道,亦分五行属性。
然更有混沌地脉,蕴含一丝先天混沌之气,虽驳杂不纯,却为滋养混元之无上妙品……惜乎道陨之劫后,混沌地脉几近枯竭断绝……”混沌地脉!
混元灵根!
信息再次吻合!
刘文泽感觉自己正在一点一点拼凑起一幅失落的地图。
虽然这些信息支离破碎,且多是描述,并无具体寻找或利用之法,但方向却越来越清晰。
他还发现,这些上古残卷中,多次提及“观想”、“悟道”,而非单纯强调灵气的积累。
例如,在一篇疑似道家前辈的笔记中提到:“……上士修道,观天之道,执天之行。
五行轮转,西时更迭,皆含至理。
混元者,当效法自然,于万物生灭中体悟平衡,而非强取豪夺……”这与他从《齐民要术》中领悟的“顺应自然,调和平衡”的理念不谋而合。
他渐渐明白,混元灵根的修炼,或许更重心性与悟性,需要对天地万物运行规律有更深的理解,而非一味追求力量的堆积。
正当他沉浸在这些古老智慧中时,一个慵懒的声音在旁边响起:“小子,整日泡在这些破烂里,能泡出灵石来吗?”
刘文泽抬头,只见荀老不知何时站到了他身旁,浑浊的眼睛瞥了一眼他手中的《始元杂录》。
刘文泽连忙起身,恭敬道:“荀老。
弟子愚钝,修为难进,只好多看看杂书,或许能开阔些眼界。”
荀老嗤笑一声,慢悠悠道:“眼界开阔了,脚还站在泥地里,有什么用?
练气三层,三个月后的小比,你待如何?”
他竟也知道宗门小比之事。
刘文泽心中一凛,坦然道:“尽人事,听天命。
但求无愧于心。”
“无愧于心?”
荀老重复了一遍,昏花的老眼似乎闪过一丝异色,他伸出枯瘦的手指,随意点了点书架最高层一个积满灰尘的角落,“那边有些关于‘星象占卜’的玩意儿,虽然多是骗人的把戏,但里面有些观察天地气息流转的图录,或许……对你有点启发。
总比死啃这些谁也看不懂的古强。”
说完,也不等刘文泽道谢,便又踱着步子回到他的躺椅上,仿佛刚才什么都没发生过。
星象占卜?
观察天地气息流转?
刘文泽心中一动,荀老这话看似随意,却似乎意有所指!
他立刻搬来梯子,爬上那个角落,果然找到几卷材质特殊的皮卷和竹简,上面绘制着复杂的星辰轨迹和各种象征天地气息的云纹图录。
他如获至宝,小心取下翻阅。
这些图录确实玄奥,大多难以理解,但其中一幅名为《周天星斗与地脉流转对应略图》的残卷,却吸引了他的注意。
这幅图试图将天上星辰的方位与大地之下的地脉走向联系起来,虽然粗糙且残缺,却提供了一种宏观的视角。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星辰运转,地脉流转……这其中,是否也蕴含着某种五行乃至混沌的平衡规律?”
刘文泽陷入沉思。
荀老的指点,似乎将他引向了一个更宏大、更抽象的思考维度。
接下来的几天,他白天修炼《五行养气诀》和打理灵田,晚上则潜心研究那幅星斗地脉图以及《始元杂录》等古籍。
他将这些零碎的信息与自身修炼的感受相互印证,虽然修为没有突飞猛进,但一种对“道”的模糊认知,却在他心中渐渐萌芽。
这一晚,他正在木屋中对照星图,尝试感应脚下大地那微弱的地脉气息时,怀中的黑色玉简,再次传来了异动!
这一次,并非信息灌输,而是产生了一种极其微弱的、指向性的温热感,仿佛在遥远处,有什么东西在吸引着它!
刘文泽猛地站起身,眼中爆发出锐利的光芒。
他看向玉简隐约指引的方向——那是青玄山脉深处,宗门划定的禁区之外,蛮荒古林的方向!
“机缘……来了吗?”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