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趣游话外!手机版

趣游话外 > > 庶子明堂(张允张贵)免费阅读完整版小说_最新小说全文阅读庶子明堂张允张贵

庶子明堂(张允张贵)免费阅读完整版小说_最新小说全文阅读庶子明堂张允张贵

看海的男孩0 著

穿越重生完结

热门小说推荐,《庶子明堂》是看海的男孩0创作的一部穿越重生,讲述的是张允张贵之间爱恨纠缠的故事。小说精彩部分:穿越成寒门书生,家徒四壁,债主逼门? 张允反手掏出统计学,优化织布,日进斗金! 科举太难,八股不通? 他直接大数据分析范文,连中三元,震惊朝野! 皇帝说他蛊惑人心?权贵骂他败坏祖制? 张允笑了。他建新学,清田亩,改税制,用冰冷的数据打造最高效的帝国机器。 当旧时代的卫道士们联手将他逼入绝境,他站在金銮殿上,掷地有声: “诸位大人,你们捍卫的祖宗成法,在我的数据模型里,早已注定亡国!”

主角:张允,张贵   更新:2025-10-21 18:35: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十五两银子,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剑,时间只剩下七天。

织布的效率己接近刘氏体力的极限,单纯的增量无法破局。

张允深知,必须在 “价值” 而非 “数量” 上做文章。

他的目光,再次锁定了那些染料。

靛蓝虽好,终究是寻常之色。

若要获取超额利润,必须创造 稀缺性。

“娘,除了这靛蓝,您可还知道其他染料?

尤其是……能染出红色或紫色的?”

晚饭时,张允状似无意地问道。

刘氏放下碗筷,想了想:“红色……倒是知道些。

茜草可染红,山野间便有,只是颜色不甚鲜艳,且容易褪色。

至于紫色……”她摇了摇头,“那都是达官贵人才能用的颜色,听闻是用一种海外来的‘紫草’,金贵得很,我们寻常人家哪里见过。”

茜草?

紫草?

张允脑中飞速检索着穿越前零散的化学知识。

茜草的主要色素是茜素,属于蒽醌类,可以用媒染剂固色并改变色光……而古代珍贵的紫色,多来源于骨螺或某些地衣,工艺复杂,成本高昂。

但,有没有一种更简单、更廉价的方法?

一个大胆的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他的脑海——人工合成染料。

这个想法过于骇人听闻。

在连元素周期表都不存在的时代,谈论合成染料无异于天方夜谭。

但他并非要复制复杂的苯胺染料,他想到的是一种更取巧的,基于现有物质的 “色彩游戏”。

“娘,明日我们去采些茜草回来。”

张允压下心中的激动,平静地说。

第二天,母子二人上山,采回了一筐茜草根。

张允又让母亲找来些皂矾(绿矾,主要成分硫酸亚铁),这是民间常用的净水剂,并不难寻。

小院的“实验室”再次开启。

张允没有专业的器皿,只能用瓦罐、陶碗代替。

他小心翼翼地提取茜草色素,分成几份,然后尝试加入不同分量的皂矾作为媒染剂。

刘氏在一旁紧张地看着,只见儿子如同道士炼丹般,将不同瓦罐里的液体混合、加热、搅拌。

空气中弥漫着茜草特有的土腥味和皂矾的酸涩气。

第一个瓦罐,染出的布片是暗淡的土红色。

第二个,加入更多皂矾后,颜色偏暗。

第三个……当张允将一块白布投入第三个瓦罐中,浸泡片刻取出后,那布匹在清水中涤荡干净,展开在阳光下时,刘氏忍不住惊呼出声。

那不再是暗淡的红色,而是一种 深沉、饱满、带着隐隐光泽的绛红色!

比她用茜草染过的任何一次都要鲜艳、庄重!

“这……这是茜草能染出的颜色?”

刘氏抚摸着布匹,爱不释手。

“是,也不是。”

张允解释道,用的是母亲能听懂的语言,“关键在于这皂矾,它就像……就像一把锁,能把颜色牢牢锁在布里,让它更鲜亮,更不易褪色。”

他简化了媒染剂的固色和发色原理。

刘氏似懂非懂,但眼前的事实胜于一切雄辩。

然而,张允的目标不止于此。

红色有了,那更尊贵的紫色呢?

他凝视着那绛红色的布匹,又看了看手边的靛蓝染料,一个经典的色彩叠加方案浮现心头。

“靛蓝打底,茜草覆染。”

他取来一匹用优化工艺织好的白布,先投入靛蓝染缸,染出一种浅蓝色。

待其晾至半干,再投入那精心调配的绛红色茜草染液中。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刘氏屏息凝神。

当张允最终将那匹布再次从染缸中提起时,整个小院仿佛都安静了一瞬。

那是一种 浓郁、神秘、高贵典雅的暗紫色。

阳光洒在布面上,流淌着如同葡萄美酒般的光泽。

这颜色,丝毫不逊于刘氏记忆中远远瞥见过的、城里官家小姐轿帘的颜色!

“紫……紫色!”

刘氏的声音带着颤抖,“允儿,我们……我们染出紫色了!”

而且,成本极其低廉!

主要的原料不过是野生的茜草和廉价的皂矾!

张允看着那匹紫色的布,心中终于一定。

技术壁垒己经建立,超额利润唾手可得。

他当即决定,将那十匹“天青蓝”布如期交付,但额外带上这匹独一无二的“绛红”和这匹“暗紫”。

再次来到布庄,当张允将那匹紫色布展开在掌柜面前时,胖掌柜的眼睛几乎从眼眶里瞪出来。

他猛地扑上前,用颤抖的手抚摸着布面,反复对着光看,又凑近闻了闻。

“这……这色泽,这质感……你们从哪里得来的?”

掌柜的声音都变了调。

“自家所染。”

张允语气平淡,仿佛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掌柜的倒吸一口凉气,看张允的眼神彻底变了,从之前的平等合作,带上了一丝敬畏。

能染出如此纯正紫色的人,绝非凡俗!

最终,那十匹“天青蓝”以十五两银子成交。

而那匹“绛红”布,卖出了三两银子。

至于那匹“暗紫”布,掌柜的开出了 二十两 的天价,并且恳求张允,日后若有此布,务必全部供应给他,价格还可再议。

走出布庄时,张允怀中揣着整整 三十八两 雪花银。

不仅轻松还清了债务,更拥有了启动下一步计划的宝贵资本。

刘氏看着儿子清瘦却挺拔的背影,恍惚间觉得,儿子走的这条路,前方似乎己不再是小小的临川县,而是更广阔的天地。

张允感受着怀中银两沉甸甸的分量,心中计算的,却己是更长远的未来。

织布染布,只是解决生存问题的权宜之计。

他的舞台,终究在那 科举考场,在那 波谲云诡的朝堂。

十日之约己到。

张贵准时带着人上门,脸上带着毫不掩饰的讥讽与贪婪,准备接收这破旧的祖屋。

然而,当他看到张允平静地拿出二十八两六钱银子,分文不差地放在桌上时,那张干瘦的脸上的表情,瞬间从得意变成了惊愕,继而是一片铁青。

“张管事,点一点吧。”

张允语气淡漠,“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从今日起,我们两家,两清了。”

张贵死死盯着那堆银子,又看看气度己然不同的张允,喉咙里发出嗬嗬的声响,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他一把抓过银子,带着人灰溜溜地走了。

院门关上,隔绝了外界的纷扰。

“娘,债还清了。”

张允对刘氏露出一个温和的笑容,“接下来,孩儿要专心备考了。”

科举,才是通往“明堂”的正道。

而他己经准备好,用他那独一无二的“算法”,去叩响那扇沉重的大门。

临川县的秋闱,即将开场。

一场属于寒门书生张允的“数据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