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趣游话外!手机版

趣游话外 > > 我的日常人生之路(林未张远山)免费小说阅读_免费小说完整版我的日常人生之路(林未张远山)

我的日常人生之路(林未张远山)免费小说阅读_免费小说完整版我的日常人生之路(林未张远山)

爱吃蒸鸡蛋羹的凌家主 著

言情小说完结

小说叫做《我的日常人生之路》,是作者爱吃蒸鸡蛋羹的凌家主的小说,主角为林未张远山。本书精彩片段:新作品出炉,欢迎大家前往番茄小说阅读我的作品,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我会努力讲好每个故事!

主角:林未,张远山   更新:2025-10-23 02:16:38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自己做?”

张远山愣住了。

“对!”

林未越说越兴奋,她作为UI设计师的职业本能被激活了——当常规路径走不通时,就必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我认识一个朋友,他是做工业设计的,他们公司有高精度的3D扫描仪和打印机。

我们可以把您这个滚筒,还有那根完好的钢针,拿去进行三维扫描,建立一个精确的数字模型。

然后在电脑上,把断掉的那两根针‘补’上去,再用金属3D打印机把它打印出来!”

张远山听得目瞪口呆,3D扫描、数字模型、金属打印……这些词汇对他来说,就像是来自另一个次元的语言。

他看着眼前这个眼神发亮、语速飞快的年轻姑娘,仿佛看到了一个正在向他描绘未来蓝图的魔法师。

“这……这行得通吗?”

他迟疑地问,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敢相信的期待。

“不试试怎么知道?”

林未的嘴角扬起一抹自信的微笑,“这就像您修这个音乐盒一样,虽然笨拙,但只要有耐心,总能找到办法。

您的办法是靠手艺和经验,我的办法是靠网络和技术。

我们俩加起来,说不定就能创造奇迹。”

她立刻给那位做工业设计的朋友周昊发去了微信,简单说明了情况,并附上了一张音乐盒机芯的特写照片。

几分钟后,手机“叮”地一声响了。

周昊回复道:有点意思啊,林大师。

听起来像在用赛博朋克的方式修复蒸汽朋克。

你把东西拿过来我看看,理论上可行,但精度要求极高,是个挑战。

林未把手机屏幕亮给张远山看。

“您看,有希望!”

张远山扶了扶老花镜,逐字逐句地读着那条信息。

当他读到“赛博朋克”、“蒸汽朋克”这些词时,脸上露出了全然不解又觉得十分有趣的表情。

他抬起头,看着林未,那双布满皱纹的眼睛里,重新燃起了光。

“好,”他郑重地点了点头,像是在交付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试试。”

窗外,夕阳正缓缓沉入城市鳞次栉比的楼宇之间,给天空染上了一层温暖的橘红色。

林未告别了张远山,回到自己的公寓。

她没有像往常一样打开电视或者刷手机,而是站在窗边,看着楼上1702的窗户。

那扇窗亮着一盏温暖的灯。

她知道,那首不成调的练习曲今晚不会再响起了。

但一个新的、更宏大、也更令人期待的合奏,才刚刚开始。

在这座由代码和钢筋水泥构成的巨大城市森林里,一个关于修复、记忆和连接的故事,正以一种最意想不到的方式,奏响了它的序曲。

第三章 赛博世界的铁匠铺周一的午后,林未请了半天假。

这对于一个项目进度紧张的UI设计师来说,堪称奢侈。

但她看着微信聊天框里,张远山发来的那句充满小心翼翼的期待——“小林,我们什么时候过去方便?”

——便觉得任何工作都可以暂时靠边。

她和张远山约在小区门口。

老人提前了十分钟就等在那里,怀里抱着一个用柔软的旧毛巾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小盒子,神情庄重得像是在护送一件国宝。

他穿着一件熨烫得笔挺的蓝色中山装,花白的头发也梳得一丝不苟,看得出为了这次“会面”,他做了精心的准备。

“张叔叔,不用这么紧张。”

林未笑着接过他手里的盒子,能感觉到老人手心的微汗。

“这……这是去见专家,不能失了礼数。”

张远山有些拘谨地说。

他们打了一辆网约车,前往周昊所在的位于城市高新区的“造物空间”。

车窗外,是林未熟悉的、由玻璃幕墙和交错立交桥构成的风景,但今天,身旁坐着这位来自“旧时光”的旅伴,让她对这片风景有了一种新的感受。

张远山好奇地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共享单车、外卖骑手和巨大的电子广告牌,眼神里有种疏离,又带着一丝努力想要理解的探究。

周昊的工作室在一个由旧厂房改造的创意园区里,空间开阔,天花板很高,裸露着粗粝的管道。

空气里没有松木和机油味,而是一种淡淡的塑料树脂和机器散热的混合气息。

这里不像家,更像一个未来实验室。

几台大小不一的3D打印机正安静地工作,发出低沉的嗡嗡声,机器臂在灯光下规律地移动。

墙边的架子上,摆满了各种奇形怪状的模型:精巧的建筑缩影、怪诞的人物手办、复杂的机械零件。

周昊本人和他的工作室一样,充满了现代感。

他穿着简单的黑色T恤和工装裤,戴着一副防蓝光眼镜,头发微乱,看起来像是刚从一堆复杂的代码或模型中抬起头。

他很年轻,眼神却专注而锐利。

“林大师,你可算来了。”

他看到林未,笑着打了个招呼,然后目光转向了她身后的张远山,立刻收起了那份随意的调侃,礼貌地点了点头,“张叔叔,您好,我叫周昊。”

“你好,你好,周……周师傅。”

张远山显然对如何称呼这个年轻人有些拿不准,最后选了一个他认为最尊敬的词。

周昊被这个称呼逗笑了,但他很快正色道:“您叫我小周就行。

东西带来了吗?

让我看看这个‘老古董’。”

林未小心地将音乐盒从毛巾里取出,放在一张巨大的金属工作台上。

周昊戴上一双薄薄的白手套,俯下身,拿起一个带放大镜的台灯,仔细地观察那个小小的机芯。

他的眼神,从最初的好奇,慢慢变成了混合着赞叹与棘手的专业神情。

“Reuge?

不像。

Sankyo?

也不对……这滚筒的工艺很特别,针脚的排列……啧,有意思。”

他喃喃自语,然后抬起头,“张叔叔,您说得对,这绝对是手工作坊出来的东西,机械结构非常精巧。

要修复它,挑战很大。”

他指着滚筒上那两个细小的缺口:“问题就在这里。

钢针的硬度、韧性、还有顶端的弧度,都必须和原来的一模一样,差零点一毫米,音准就全错了。”

张远山紧张地握紧了双手,原本燃起的希望似乎又蒙上了一层阴影。

“但,”周昊话锋一转,脸上露出了技术宅特有的那种兴奋,“越是挑战大,才越有意思。

我们来给它做个‘CT’扫描。”

他将那个小小的滚筒放进一台看起来像微波炉的精密仪器里,关上门。

然后在电脑上操作起来,屏幕上立刻出现了复杂的参数和网格线。

一道蓝色的激光线开始在仪器内部来回扫过。

“这是高精度结构光扫描仪,”周昊向一脸茫然的张远山解释道,“它能捕捉到微米级别的表面细节,比我们的头发丝还要细几十倍。

我们先把它变成一串数字,然后在数字世界里,给它动‘手术’。”

几分钟后,屏幕上,一个与实物一模一样的三维模型缓缓旋转着。

每一个齿轮的边缘,每一根钢针的轮廓,都清晰无比。

张远山凑到屏幕前,扶着老花镜,发出了不可思议的惊叹。

他一生都在和实体的东西打交道,木头、金属、螺丝,而眼前这个能随意放大、旋转、甚至“穿透”的虚拟影像,彻底颠覆了他的认知。

“现在,我们要把断掉的两根针‘种’回去。”

周昊放大模型上那个缺口,“关键是,我们不知道这两根针原本对应的音是什么。

如果位置错了,弹出来的就是噪音。”

这下轮到林未了。

她回忆着张远山描述的场景,还有那首她也无比熟悉的曲子。

“是《天空之城》,”她说,“张叔叔,您还记得是哪一句的音不对吗?”

张远山闭上眼睛,手指在膝盖上轻轻敲打着节拍,嘴里哼起那段旋律。

当哼到“……承载着我们的梦想(……君をのせて)”那一句时,他的哼唱卡住了。

“就是这里,‘の’和‘せ’这两个音,变得又轻又哑。”

林未立刻在手机上找出乐谱,对照着旋律线。

“‘の’是‘La’,‘せ’是‘So’。”

她指着乐谱给周昊看。

周昊摸着下巴,看着屏幕上密密麻麻的钢针阵列,像是在解读一种古老的密码。

“有了音高,我们就能推算出钢针的长度和位置。”

他一边说,一边在软件里调出工具,凭空“拉”出两根新的虚拟钢针,小心翼翼地嵌入到模型的缺口中。

他不断调整着角度和长度,还不时让林未哼唱那两个音,仿佛一个调音师在用鼠标和键盘给一段旋律调音。

林未、周昊、张远山,一个UI设计师,一个工业设计师,一个退休的老人,三个人围着一块发光的屏幕,为了两个失落的音符,进行着一场跨越了时空与技术的奇妙合作。

“好了。”

终于,周昊首起身子,长出了一口气。

屏幕上,那个滚筒的模型己经完美无缺。

“这就……好了?”

张远山还是觉得难以置信。

“模型好了。

接下来,交给这位‘铁匠’。”

周昊拍了拍旁边一台更庞大的机器,“这是金属激光烧结打印机。

它会用比沙子还细的医用级不锈钢粉末,通过激光一层一层地把这个模型‘堆’出来。

过程很慢,大概需要十几个小时。”

他将数据导入机器,按下了启动键。

机器内部亮起一道耀眼的白光,发出轻微而规律的“滋……滋……”声,像夏夜的蝉鸣。

张远山怔怔地看着那道光,仿佛在看一个正在发生的奇迹。

那声音,取代了过去半个月里困扰着林未的“叮叮”声,变成了一种全新的、充满创造力的练习曲。

“小周师傅,”他转过头,看着周昊,又看了看林未,眼眶有些湿润,郑重地说道,“谢谢你们。

你们年轻人,真了不起。”

周昊笑了笑,摆摆手:“别客气,张叔叔。

能用我的技术,去修复一份这么美的回忆,这事儿本身,就酷毙了。”

夕阳的光从巨大的玻璃窗照进来,给这个充满未来感的“铁匠铺”镀上了一层金色的暖意。

林未看着身边的两个人,一个代表着执着守护的过去,一个代表着无所不能的未来,而她自己,正站在这个交汇点上。

她忽然觉得,自己在这座城市里,不再是一个孤单的像素点,而是连接不同世界的、一条温暖的线。

第西章 城市里的慢炖汤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