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从32楼一跃而下,她们管这叫“蹦迪”。
妈妈作为国内顶尖的心理学家,一夜之间成了国民英雄。
她声泪俱下地呼吁社会人群关注心理健康。
而我,成了逼死姐姐的罪魁祸首,因为所有人都知道我嫉妒她。
妈妈抱着我,说:“别怕,妈妈帮你走出来。”
她不知道,我捡到了姐姐的第二个手机,里面只有一个APP。
群名叫“人间游乐场”,群主头像是妈妈最喜欢的白玉兰。
群里,他们管吃药叫“喝可乐”,管跳楼叫“蹦迪”。
姐姐“蹦迪”前,群主给她发了最后一条私信:“去吧,宝贝,你会看到最美的风景。”
现在,妈妈用同样的语气,劝我下载那个APP。
我当着全国直播的镜头,登录了姐姐的账号。
“妈妈,我也想去‘蹦迪’了,你再陪我一次好不好?”
……
妈妈沈清站在追悼厅中央,对着数十家媒体的镜头。
“晚晚的离开,是我的失职,也是我们整个社会的警钟。”
“我们给了家人最好的物质,却忽略了她们最脆弱的内心。”
一夜之间。
她成了所有失去亲人的代言人,成了心理健康领域的圣母。
而我,站在角落的阴影里。
所有人的目光都扫了过来。
“就是她,林念,林晚的妹妹。”
“听说警察在她日记里发现了好多诅咒她姐姐的话。”
“‘我希望林晚去死’,天啊,这得多恶毒。”
“姐姐那么优秀,当妹妹的心理得有多扭曲。”
我跟妈妈穿着同款黑色的连衣裙。
但穿在她身上是哀恸与高贵。
穿在我身上,是东施效颦。
葬礼结束,妈妈被记者们簇拥着。
她走到我面前,张开双臂抱住我。
她在我耳边低语。
“念念,别怕,妈妈帮你走出来。”
她的指甲掐进我的手臂。
疼。
她对着镜头,眼圈又红了。
“我姑娘吓坏了,她一直很爱她姐姐,请大家给她一点空间。”
回到家,门一关上。
她松开我,脸上的悲伤瞬间消失。
她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裙摆。
“林念,去把姐姐的房间收拾一下。”
“很多东西,该扔了。”
我看着她,这个上一秒还在镜头前为姐姐流泪的女人。
“我不。”
她抬眼看我:“你姐姐死了,你好像很高兴。”
“日记里不都写了吗?你希望她去死。”
“现在你满意了?”
我的心抽痛了一下。
那本日记是我初二写的,里面充满了对天才姐姐的幼稚嫉妒和抱怨。
那是很多年前的事,我早就忘了。
是妈妈把它找出来,交给了警察。
“我没有。”我的声音在抖。
“你有没有,你自己清楚。”
她走过来摸了摸我的脸。
“你姐姐太耀眼了,把你衬得一无是处。”
“现在她不在了,林家的女儿只剩下你一个了。”
“你应该谢谢她,为你腾出了位置。”
她说完,转身进了书房。
当晚,她的新书《我们如何倾听内心》加印了五十万册。
她的讲座预约,排到了明年年底。
我打开手机,我的照片和日记内容挂在热搜第一。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