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游话外 > > 苔花与机床(老周苏晓)免费小说在线阅读_在线阅读免费小说苔花与机床(老周苏晓)
 
        其它小说连载
热门小说推荐,《苔花与机床》是永恒不朽问心君创作的一部救赎,讲述的是老周苏晓之间爱恨纠缠的故事。小说精彩部分:苏晓,老周,小宇是作者永恒不朽问心君小说《苔花与机床》里面的主人公,这部作品共计9900字,1章节,更新日期为2025-10-31 01:27:22。该作品目前在本网 sjyso.com上完结,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简短的语句就能渲染出紧张的气氛。内容主要讲述:苔花与机床..
主角:老周,苏晓 更新:2025-10-31 08:23:39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完整版·1.2万字作者:永恒不朽的问心君1. 巷尾修车铺的机油味总裹着暖意,
混杂着隔壁馒头铺飘来的麦香,成了十岁的苏晓对“安稳”最具体的记忆。
她蜷在铺角那个掉漆的旧木箱里,箱底垫着捡来的破棉絮,
手心攥着半块干馒头——是馒头铺张婶偷偷塞的,还带着灶膛的余温。巷口传来脚步声,
苏晓立刻把馒头按进棉絮,屏住呼吸。是五金店的大壮,攥着竹棍,身后跟着两个小跟班,
一看见木箱就嚷:“没人要的,又躲这儿占地方!”竹棍“咚”地戳在箱壁上,
薄木板凹下去一块,尖梢蹭过苏晓的小臂,留下道红印。她没哭,
只是把身子缩得更紧——自爸妈在工地脚手架上摔下来,她就跟着叔叔过。
叔叔总嫌她“费粮”,喝醉了就把她赶出门,这只旧木箱,是她能找到的最安全的角落。
2. 修车铺的蓝布帘“哗啦”被掀开,老周师傅站在门口,手里还攥着没放下的扳手。
他背有点驼,是早年在机床厂被重物砸的;左手缺了两根手指,指根处结着厚茧,
那是十年前修机床时被齿轮夹的。“大壮,再戳一下,我就把你爸的钳子扔去巷口泥坑。
”老周的声音不高,大壮却立刻怂了,扔了竹棍就跑。老周蹲下来,
从围裙兜里摸出块创可贴,指尖带着机油的温度,
慢慢贴在苏晓的小臂上:“以后饿了就来铺里,我灶上总温着粥,搪瓷缸子我刷干净了。
”他又递来半块热烙饼,饼香混着机油味,苏晓咬了一口,
眼泪差点掉下来——这是爸妈走后,她吃的第一口热乎东西。3. 往后苏晓总泡在修车铺。
老周蹲在地上修自行车,她就踮脚递扳手,生怕递慢了;老周擦机床零件,她就拿块旧布,
仔细擦零件边角的油污,连螺丝纹路里的灰都要抠干净;老周教她认工具,
说“梅花扳手拧六角螺丝,开口扳手拧圆头的”,她就记在心里,下次递工具从没错过。
有次一辆自行车的链条卡得死紧,老周故意让她试试:“丫头,你看这链条缠在哪儿了?
”苏晓蹲下来,盯着链条缠结的地方看了会儿,想起老周说过“链条卡了要顺齿缝撬”,
就拿起小螺丝刀,顺着齿缝轻轻一撬,链条“咔哒”一声归位。
老周笑着拍她的头:“眼尖手稳,是块学技术的料。”4. 十二岁那年的冬天,
苏晓放学回家,看见自己的旧书包被扔在巷口雪地里。叔叔叉着腰站在门口:“养不起了,
你自己找地方去!”苏晓抱着书包,站在冷风里,雪花落在脸上,凉得刺骨。
这时修车铺的门开了,老周探出头:“丫头,来铺里吧。铺子里有张折叠床,
你帮我扫扫地、递递工具,我管你三顿饭,还教你认机床零件,咋样?
”苏晓看着老周缺了两根手指的手,又看了看铺子里亮着的油灯,眼泪砸在书包上,
用力点头——这是爸妈走后,第一次有人说“管她”。5. 老周的铺子不光修自行车,
还接些小机床零件的活儿。晚上关了门,
苏晓就着油灯翻老周那本卷了边的《机床零件入门》,书里的齿轮图纸、公式符号像天书,
她就用铅笔把齿轮的形状描在本子上,连齿牙的数量都数清楚。有天晚上,老周起夜,
看见油灯下的苏晓,没骂她,反而把书往她面前推了推:“看不懂的就问我,别瞎琢磨。
齿轮差一丝就转不动,做人也得踏实,技术得慢慢学,急不得。”说着老周拿起一支铅笔,
在纸上画了个简单的齿轮:“你看,这齿轮的齿距得一样,不然俩齿轮咬不到一起,
机器就转不起来。”6. 学修零件最磨性子。老周让苏晓磨一个小齿轮,
要求误差不能超过半毫米。苏晓坐在小马扎上,手里攥着砂纸,一点一点磨齿轮的边缘,
磨一会儿就用老周教她的方法,拿尺子量一量。磨了半个钟头,手指磨出了茧子,她也没停。
老周看在眼里,从工具箱里翻出一把螺丝刀,递给她:“这把刀是我用弹簧钢磨的,
能拧开锈死的螺丝,也能撬开难走的路。但你记住,用它的时候得稳,别慌,
一慌就容易出错。”苏晓攥着螺丝刀,手心的温度裹住冰冷的金属,
突然觉得心里踏实了很多。7. 十五岁那年夏天,巷口的五金厂出事了——冲床坏了,
维修工修了两天都没修好,厂长急得直跺脚。有人说“修车铺的老周会修机床”,
厂长就赶紧去请老周。老周带着苏晓去了五金厂,冲床旁围了一圈人,
都盯着那台不动的机器叹气。苏晓蹲在冲床旁边,听着机器通电后的异响,
又伸手摸了摸主轴的温度:“周叔,我觉得是轴承滚珠磨坏了,主轴偏了,所以才转不动。
”老周点了点头,对厂长说:“让这丫头试试。”苏晓站起来,按照老周教的步骤,
先拆了冲床的外壳,果然看见轴承里的滚珠磨得变了形。她换了新轴承,
又调整了主轴的间隙,按下启动按钮时,冲床“轰隆”一声转了起来。
厂长盯着苏晓看了半天,竖了大拇指:“这丫头,比我们厂里的老技工还灵!
”8. 五金厂想招苏晓当学徒,每月给二十块钱工资,还管午饭。
老周跟苏晓商量:“去厂里吧,能学大机床,比在我这小铺子里有出息。”苏晓舍不得老周,
老周却拍了拍她的肩:“我这铺子小,装不下你的本事。你得去大地方,才能把技术学好。
”临走前,老周把《机床零件入门》和那把弹簧钢螺丝刀包进蓝布包:“书里是技术,
刀是你的底气。以后遇到坎儿,就想想怎么修零件——再难的活儿,找对方法就能成。
”苏晓抱着布包,走出去老远,回头看,老周还站在铺子门口,驼着的背像座暖烘烘的山,
一直望着她的方向。9. 五金厂的老师傅们起初瞧不上苏晓:“一个丫头片子,
懂什么机床?”苏晓不辩解,每天提前一小时到厂,把自己负责的机床擦得锃亮,
连机床底座下的灰都要扫干净;老师傅们修机器,她就站在旁边,手里拿着小本子,
把师傅说的“主轴要上黄油”“齿轮要对齐齿痕”都记下来;晚上回铺子,
她就翻老周给的书,把白天记的内容对着书看,不懂的就标出来,第二天问老周。
有次铣床卡住了,老师傅们围着机器讨论半天,都说“肯定是齿轮坏了,得拆了换”。
苏晓小声说:“师傅,能不能先看看离合器?我昨天听您说,离合器片磨了也会卡住。
”没人理她,老师傅们还是拆了齿轮,结果齿轮好好的。最后没办法,才去查离合器,
果然是离合器片磨得没了纹路。从此,老师傅们再修机器,总会喊她:“苏丫头,
过来搭把手,你眼尖。”10. 苏晓在五金厂干了三年,从只会递工具的学徒,
变成能独立修十几种机床的技工。老周的身体却越来越差,冬天一到就咳嗽,咳得直不起腰,
连扳手都快握不住了。苏晓每天下班,都先回修车铺,
给老周熬药——药是她托厂里的医生开的,不贵但管用;她还给老周洗衣服,
把老周的旧棉袄拆了重新缝,里面絮了新的棉絮。有天晚上,老周从床底摸出个铁盒子,
打开一看,里面是张机床厂的招工表,还有一沓皱巴巴的钱,最大的面额是十块,
最小的是一毛。“这是市里最大的机床厂,下个月招工,你去试试。
”老周把表和钱推给苏晓,“这钱是我攒的,你拿去买件新衣裳,面试的时候穿得体面些。
你的本事,该用在大地方。”苏晓攥着那些钱,指尖传来老周的体温,眼泪掉在铁盒子里,
“叮咚”一声响。11. 机床厂的面试官看了苏晓的初中学历,
摇了摇头:“我们要的是懂专业的技术人员,你这学历不行。”苏晓没放弃,
从布包里掏出一叠图纸:“我虽然没上过大学,但我在五金厂修了三年机床,
这些都是我修过的零件图纸,每个零件的尺寸我都记在心里。您要是不信,可以让我试试,
我能修好你们的机床。”正好车间有台车床坏了,维修工修了半天没修好,
面试官就说:“那你去试试,要是能修好,我们就录用你。”苏晓蹲在车床旁,先查了电路,
又拆了车床的进给箱,看了会儿就说:“是进给齿轮咬合错位了,得重新调整。
”她拿出扳手,一点一点调整齿轮的位置,又用尺子量了齿距,确认没问题后,
按下启动按钮。车床“嗡嗡”转了起来,比之前还稳。面试官愣了愣,
在录用表上签了字:“维修车间,明天来上班,每月工资四十块。
”12. 机床厂的维修车间里,大多是干了十几年的老维修工,
苏晓是年纪最小、学历最低的,有人总找她麻烦。有次厂里的大型龙门铣床坏了,
影响了整条生产线,主任把任务交给了苏晓和一个姓王的老维修工。
王师傅瞥了苏晓一眼:“让一个丫头片子修这么重要的机器,出了问题谁负责?
”说完就蹲在旁边抽烟,根本不帮忙。苏晓没跟他争执,自己拿着图纸,
爬上爬下查铣床的液压系统。饿了就啃几口早上带的馒头,渴了就喝车间里的凉水,
熬了两个通宵,终于在液压管的接口处找到问题——密封件老化泄漏,导致压力不够。
她换了新的密封件,又调整了液压阀的压力,按下启动按钮时,
龙门铣床的铣头稳稳地动了起来。主任在全车间表扬了苏晓,王师傅红了脸,后来见了苏晓,
还主动说:“丫头,下次修机器,喊上我,我给你搭把手。
”13. 苏晓在机床厂干到第三年,厂里引进了一批国外的数控机床。
这些机床的结构比老机床复杂得多,说明书都是英文的,维修工们拿着说明书,
连“主轴转速”“进给速度”这些词都看不懂,更别说修了。苏晓看着英文说明书,
心里也没底,但她不想放弃——这是学新技术的好机会。她去书店买了本《英汉机械词典》,
每天下班后,就抱着词典坐在车间里,把说明书上的专业术语一个个查出来,
标在旁边;遇到不懂的机械原理,她就去图书馆查资料,或者请教厂里的工程师。三个月后,
她不仅能看懂说明书,还能给其他维修工讲课,
把数控机床的结构拆成“主轴、进给、控制系统”三部分,讲得明明白白。
有次国外的数控机床突然停机,厂家派来的工程师修了三天没修好,
苏晓看了之后说:“是控制系统的程序出错了,得重新编写。”她坐在电脑前,
按照机床的参数,一点一点写程序,写了两个小时,按下运行键,机床立刻转了起来。
外国工程师竖起大拇指:“Chinese girl,very good!
”14. 这一年,市里举办“机床维修技能大赛”,机床厂推荐苏晓参加。
比赛分理论考试和实操维修,理论考试考高等数学和机械原理,苏晓没学过,
只能靠平时积累的经验蒙;但实操维修她不怕——比赛要求在两小时内修好一台故障机床,
苏晓只用了一个半小时就修好了,还把机床的精度调得比要求还高。比赛结果出来,
苏晓理论考试成绩一般,但实操维修得了满分,最终拿了二等奖,
还获得了去机械工程学院进修两年的机会。苏晓拿着奖状,第一时间去了修车铺,
老周正坐在门口晒太阳,看见奖状,咳嗽着笑了:“我就知道,我这徒弟,肯定能有出息。
”苏晓给老周买了件厚棉袄,是带毛领的,老周穿上,说:“暖和,比我那件旧的强多了。
”15. 苏晓在机械工程学院进修的两年,白天上课,晚上就回机床厂加班。
她学机械设计、自动控制,把理论知识和自己修机床的经验结合起来,进步特别快。
老周的身体越来越差,苏晓每天下课后,都要先回修车铺,给老周擦身、喂药。
有次老周咳得厉害,苏晓守在床边,一夜没睡。老周拉着她的手,声音很轻:“丫头,
我这辈子没结婚,没孩子,你就是我的亲闺女。等我走了,你别难过,好好学技术,
好好过日子。”苏晓趴在老周床边,哭得像个孩子:“周叔,您会好起来的,等您好了,
我带您去看我设计的机床。”16. 夜大毕业,苏晓回到机床厂,被调到了技术部,
负责机床的改进和研发。她没忘记自己的根,经常去维修车间跟老维修工聊天,
问他们“修机床时最麻烦的是什么”“哪些地方能改进”。
老维修工说“换主轴轴承太费时间”,她就设计了一种“快拆主轴结构”,
把换轴承的时间从两小时缩短到半小时;老维修工说“机床故障不好判断”,
她就研发了“智能故障诊断系统”,能提前三天预警故障,减少停机时间。
她设计的“高效节能车床”,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三成能耗,
为厂里节省了几十万成本。厂长拍着她的肩说:“苏晓,你是咱们厂的宝贝,有你在,
咱们厂的技术水平至少提高了十年。”17. 苏晓二十八岁那年冬天,老周走了。
走的那天,雪下得很轻,像羽毛一样飘在地上。苏晓按照老周的遗愿,把他埋在城郊的山上,
墓碑对着机床厂的方向——老周说过,他这辈子最爱的就是机床,想看着机床厂越来越好。
苏晓在墓碑上刻了一行字:“师父周建国之墓——您教我的,我记一辈子。”下葬那天,
五金厂、机床厂的老同事都来了,有人说:“老周是个好人,教出了苏晓这么好的徒弟。
”苏晓站在墓碑前,手里攥着那把弹簧钢螺丝刀,眼泪掉在雪地上,很快就结成了冰。
18. 也是这一年,苏晓被任命为机床厂的技术总监,成了厂里最年轻的中层干部。
她没有骄傲,反而更努力,每天都是第一个到技术部,最后一个离开。
她在厂里设立了“周建国奖学金”,专门资助家境贫寒但热爱机械技术的学徒,
每年拿出自己两个月的工资,给优秀的学徒发奖金和专业书籍。有人问她:“苏总,
你一个姑娘家,从巷尾的小丫头走到今天,怎么能吃这么多苦?
”苏晓笑着说:“我记得小时候,周叔给我看过苔花,说‘苔花虽小,也能像牡丹一样开’。
我就是想做一朵好好开的苔花,不管在哪儿,都要开出自己的样子。
”19. 苏晓三十岁那年,决定离开机床厂,自己创业。她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同事,
凑了五十万,成立了“晓阳智能装备公司”,专门研发和生产高端智能数控机床。
创业初期特别难,资金不够,她就把自己的房子卖了,
搬到公司的仓库里住;技术研发遇到难题,她就带着团队泡在实验室里,饿了吃泡面,
渴了喝矿泉水,经常熬通宵。有次研发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控制系统总是不稳定,
团队成员都快放弃了,苏晓却没怂:“咱们再试最后一次,要是还不行,我再想办法。
”她带着大家重新梳理技术方案,查了几百篇国外的论文,
网友评论
资讯推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