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枢市,国家行政中心,“集贤殿”小会议室内,空气凝重得几乎能拧出水来。
椭圆形的红木会议桌旁,坐了不到十个人,却代表着华枢国最高决策层和核心智囊。
首席执政官林砚坐在主位,面色平静,但手指间缓慢转动的电子笔,透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
“……情况就是这样。”
经济事务委员会主任,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扶了扶眼镜,结束了简短的危机通报,“奥森的禁运和资源国的提价,是组合拳,打在了我们最脆弱的七寸上。
新能源产业是我们突破发展瓶颈、实现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如今引擎有熄火的风险。
更严重的是,由此引发的连锁反应——失业潮、通胀压力、市场信心崩塌——可能会让我们过去十年的改革成果付诸东流。”
产业与发展部部长刘明宇紧接着开口,语气急促:“我们必须立刻做出反应!
我建议,启动紧急外交渠道,向奥森联邦提出严正抗议,并寻求与南方资源共同体重新谈判价格。
同时,在国内启动应急资金,补贴受影响的企业,稳定就业市场。
暂时的……让步,是为了争取喘息的时间。”
他的观点,代表了会议上相当一部分“保守派”或曰“务实派”的看法。
“让步?
怎么让步?”
一个洪亮的声音响起,说话的是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军方出身的赵立将军。
他身材魁梧,声如洪钟,“奥森的目的就是遏制我们的崛起!
技术壁垒是他们早就布下的局,这次不过是图穷匕见!
跟他们谈判?
无异于与虎谋皮!
至于那些资源国,不过是看准了风向,趁火打劫!
我认为,必须采取强硬反制措施!
宣布对奥森的某些关键矿产进行对等禁运,在南海资源区加强存在,展示我们的决心!
让他们知道,华枢国不是可以任意拿捏的!”
这是“激进派”的典型声音,主张以牙还牙,不惜对抗。
会议室内顿时陷入了争论。
“强硬?
拿什么强硬?
我们的‘龙睛’导航系统还有三分之一的核心芯片依赖进口!
我们的远洋船队还需要经过别人控制的咽喉要道!
全面对抗,我们的损失会更大!”
一位负责金融的委员反驳。
“难道就这么忍气吞声?
示弱只会让对方得寸进尺!
民众的情绪怎么安抚?
国家的尊严何在?”
另一位来自宣传系统的官员忧心忡忡。
林砚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任何人的发言。
他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个人,观察着他们脸上的表情,分析着话语背后的利益考量和发展思路。
他知道,这些争论并非全然出于私心,大多是基于对国家不同层面困境的深切忧虑。
保守派看到了国内稳定的脆弱,激进派看到了外部环境的险恶。
就在争论趋于白热化时,一首沉默的战略研究室主任,一位戴着金丝边眼镜、气质儒雅的中年学者清了清嗓子,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诸位,我们是否忽略了另一个维度?”
他缓缓开口,“无论是妥协换取时间,还是强硬展示肌肉,本质上都还是在旧有的霸权博弈框架内打转。
奥森联邦信奉的是零和游戏,他们崛起的历史,就是一部打压竞争对手、垄断技术和资源的历史。
我们是否应该思考,华枢的崛起,是否只能是另一场霸权轮回的重复?”
他的话让会议室安静了片刻。
林砚终于放下了手中的电子笔,身体微微前倾。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他身上。
“李主任的问题,切中了要害。”
林砚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定鼎般的力量,“我们今日面临的,不仅仅是技术和资源的危机,更是一场发展路径的拷问。”
他站起身,走到墙边的电子屏幕前,调出了华枢国的经济结构图和能源战略图。
“妥协换技术?”
林砚摇了摇头,“先例犹在。
三十年前,我们试图用市场换技术,结果呢?
核心没换来,市场却让出了一大块,还形成了依赖。
今日之奥森,绝不会重蹈覆辙,他们只会用更高的要价,锁死我们升级的路径。”
“那么全面对抗?”
林砚又看向赵立将军,“将军的勇气可嘉,但时机未到。
我们内部产业转型尚未完成,民生根基有待巩固,此时陷入全面对抗,等于以己之短攻彼之长,正中了某些人希望我们自乱阵脚、拖慢发展步伐的下怀。”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锐利地扫过全场。
“所以,我们必须走第三条路。”
林砚的手指在屏幕上划过,最终停留在代表新能源核心技术攻关和高端制造业升级的两个区域上。
“这条路,我称之为‘两条腿走路’。”
“第一条腿,是集中力量,攻克核心技术瓶颈。”
他的语气变得坚定,“就在会议前,我与‘启明’实验室的苏珩博士通过了电话。
他们的‘青鸾’储能材料项目,在昨夜极限测试中虽然最终部分单元烧毁,但获取了至关重要的失败数据。
苏博士向我保证,他们有信心在三个月内,拿出性能达到奥森同类产品百分之七十的实验室样品!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封锁并非铁板一块,我们有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去打破它!”
这个消息让在座的一些人精神一振。
“我们要做的,是举全国之力,支持像苏珩这样的科学家和他们的团队。
资源、人才、政策,向他们倾斜!
成立国家级的‘破壁’专项基金,由我亲自牵头。
不仅要解决储能材料,还有聚变催化剂、高精度工业软件……所有卡脖子的清单,一个个去攻克!
这是立足长远的根本之道,也是我们摆脱受制于人的唯一途径。”
“第二条腿,”林砚的手指移向高端制造业,“是立刻启动、全力推动国内产业的自主配套和转型升级。
我们不能只等着实验室的成果,必须让市场和产业动起来。
扶持像‘恒远重工’陈舟这样的民营企业,鼓励他们利用现有的工业基础,进行技术适配和改造,生产能够替代进口的配套设备。
可能初期性能差一些,成本高一些,但必须用起来!
用国家采购、税收优惠、市场准入等一系列政策,为他们创造空间!”
他看向刘明宇部长:“刘部长,产业部要立刻拿出一份详细的扶持企业名单和配套政策草案,要精准,要能解渴,要能让企业敢投入、工人有活干!”
他又看向负责财政金融的委员:“资金方面,除了‘破壁’基金,还要设立产业转型风险补偿基金,缓解银行对中小企业放贷的顾虑。
非常时期,要有非常之策。”
最后,他目光回到全场,语气沉凝:“这条路,注定艰难。
短期内,我们要承受转型的阵痛,要面对性能不及进口产品的质疑,要协调内部可能存在的利益博弈——有些习惯了买办轻松赚钱的集团,肯定会阻挠。
甚至,我们可能要忍受一段时间的经济增速放缓。”
“但是!”
林砚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心,“这是刮骨疗毒,是涅槃重生!
我们不能再把国家发展的基石,建立在别人的技术和资源施舍之上!
我们要走的,是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一条以技术自强和产业自立为根基的崛起之路!
这不仅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我们华枢文明精神的彰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同时以开放合作的心态,与世界上一切愿意平等相待的国家共享发展成果,而不是重复霸权掠夺的老路!”
他环视众人:“这可能不是最快见效的办法,但却是最坚实、最持久,也最符合我们国家和人民长远利益的办法。
诸位,是时候统一思想,摒弃无谓的争论了。
我们需要的是执行,是破釜沉舟的勇气!”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只剩下林砚的话语在回荡。
先前争论的双方,都陷入了沉思。
林砚的方案,无疑选择了最难的一条路,但它指向的,是一个真正自主、强大的未来。
“执政官,”赵立将军率先打破沉默,他站起身,向林砚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军队坚决支持您的决策!
科技强,则国强!
国防工业系统,也会全力配合技术攻关!”
保守派的刘明宇部长也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虽然艰难,但……这确实是治本之策。
产业部会立刻行动起来。”
林砚看着重新凝聚起来的团队,微微颔首。
“那么,行动吧。
华枢的命运,就在我们此刻的选择之中。”
破局之策,己定。
而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