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趣游话外!手机版

趣游话外 > 悬疑惊悚 > 冰封代码

冰封代码

乌蒙至尊的元蜃主宰 著

悬疑惊悚连载

由林野陈明担任主角的悬疑惊书名:《冰封代码本文篇幅节奏不喜欢的书友放心精彩内容:第一库的沉默者凌晨三点十七城郊冷链物流园的铁门在寒风里吱呀作王建军把棉袄的拉链拉到连耳朵都缩进了衣领——他在这干了五年搬早就习惯了零下二十五度的冻但今天的风里似乎裹着股说不出的刮在脸上像小刀推着手推车进冻库泄压阀“嗤啦”一声喷出白瞬间在他睫毛上结了层B区的声控灯被他的咳嗽声唤惨白的光线扫过一排排码得比人高的牛肉托塑料包装上的冰霜反射着冷空气...

主角:林野,陈明   更新:2025-10-30 10:44:43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第一章 冻库的沉默者凌晨三点十七分,城郊冷链物流园的铁门在寒风里吱呀作响。

王建军把棉袄的拉链拉到顶,连耳朵都缩进了衣领——他在这干了五年搬运,

早就习惯了零下二十五度的冻库,但今天的风里似乎裹着股说不出的冷,刮在脸上像小刀子。

推着手推车进冻库时,泄压阀“嗤啦”一声喷出白雾,瞬间在他睫毛上结了层霜。

B区的声控灯被他的咳嗽声唤醒,惨白的光线扫过一排排码得比人高的牛肉托盘,

塑料包装上的冰霜反射着冷光,空气里满是冻肉的腥气和制冷剂的味道。“赶紧盘完这排,

还能回去眯半小时。”他嘟囔着,伸手去挪最里面那排托盘——昨天盘点时这里还空着半格,

今天却堆得满满当当,最外侧的托盘好像还歪了点。手指刚碰到托盘的塑料膜,

就觉出不对——底下似乎抵着个硬邦邦的东西,不是牛肉的软塌感。他皱着眉弯腰,

手电筒的光从托盘缝隙里照进去,先看到的是一截藏在阴影里的裤腿,深蓝色的工装裤,

裤脚沾着点冰碴,再往上移,光落在一只手上。那只手蜷曲着,指关节泛着死紫色,

指甲缝里卡着点银灰色的碎屑,像没擦干净的机油。王建军的呼吸瞬间停了,

手电筒“哐当”掉在冰面上,滚出去老远,光在地面折射出一道冷弧,

刚好照在那张脸上——眼睛半睁着,眼白上蒙着层薄霜,嘴角还凝着一丝冰,

是前阵子刚离职的运营总监陈明。“死人!”王建军的尖叫卡在喉咙里,

只发出一阵嘶哑的气音,他连滚带爬地往外跑,棉袄后背蹭上了冰碴,却一点都不觉得冷,

心脏像被冻住又突然炸开,跳得快要撞破肋骨。半小时后,张劲松踩着冰碴子走进冻库,

警靴碾过地面的碎冰,发出咯吱的响。他刚进门就打了个寒颤,寒气顺着衣领往骨头里钻,

连呼出的白气都好像能立刻冻成冰。法医老周正蹲在尸体旁,戴着两层加厚乳胶手套的手,

小心翼翼地捏起陈明的手腕——那手腕硬得像钢管,一松手就“咚”地砸回冰面。“张队,

情况棘手。”老周摘下单片眼镜,哈了口气擦了擦,镜片上的白雾散去,露出他凝重的脸,

“尸体全身组织冻成了冰晶,皮肤从真皮层开始破裂,像被冻裂的玻璃。

尸温已经和环境温度一致,-25℃,没法用尸温曲线推算死亡时间;尸僵?你看这手指,

硬得掰都掰不动,早就过了尸僵缓解期,反而因为低温固定住了;胃内容物更别说,

冻成了硬块,切片都切不开,根本看不出最后一餐的时间。

”他用探针轻轻戳了戳陈明的皮肤,探针头立刻沾了点冰屑:“唯一能确定的是,

死亡时间在1-7天之间——皮肤破裂程度和肌肉冰晶的形成状态,只能框这么大的范围。

还有这个。”老周用镊子夹起陈明指甲缝里的碎屑,放在证物袋里,“初步看是冷冻机油,

常见于冻库的压缩机或传输带,可能是死前抓过什么设备。

”张劲松的目光落在陈明口袋里露出来的工牌上,塑料外壳已经被冻得发脆,

上面的照片还清晰——陈明穿着西装,笑得很得体,和现在这具冰冷的尸体判若两人。

“物流园的人说他一周前离职?”“对,离职手续办得很仓促,

据说和现任总监张莉吵过一架,还跟竞标扩建项目的赵凯闹得挺僵。

”旁边的小李递过来一份打印好的资料,纸上还带着打印机的余温,在冻库里很快凉了,

“冻库的监控只覆盖入口,B区是盲区,没法看到谁把尸体运进来的。

”张劲松绕着尸体走了一圈,

目光扫过那些堆叠的牛肉托盘——托盘上印着“澳洲进口”的字样,

标签上的生产日期是三个月前,表面的冰霜厚度和其他托盘差不多,不像刚移动过。

“把尸体运去法医中心,用解冻箱缓慢解冻,看看能不能找出更多痕迹。另外,

查陈明离职后七天的行踪,每一个接触过的人,每一次消费,都要查。”他转身往外走,

寒气像粘在了衣服上,连带着心情都沉了下来。这具被冰封的尸体,

就像一个被掐断了指针的钟,连死亡时间这个最基本的坐标都没有,接下来的调查,

恐怕要在迷雾里摸黑走了。第二章 数字废墟警局的会议室里,空调开得很足,

但没人觉得热。白板上贴满了照片和便签,陈明的基本信息被红笔圈在中间——42岁,

物流园前运营总监,离异,有一个在上大学的女儿,离职前负责园区的日常运营,

手里握有不少供应商资源。“张队,赵凯那边有新线索。”小李快步走进来,

手里的文件夹还带着风,“陈明离职前三天,赵凯以‘考察扩建项目设备’为由,

进过冻库B区,停留了22分钟,没有同行人。我们查了他的行踪,

案发前一天他说去见客户,但客户说根本没约,他的车在城郊绕了两圈,没有明确去向,

不在场证明不完整。”张劲松手指在白板上敲了敲赵凯的照片——赵凯穿着名牌西装,

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眼神锐利。“陈明手里有赵凯的黑料?”“据物流园的员工说,

陈明离职前跟人抱怨过,说赵凯的竞标方案里有‘水分’,可能涉及虚报设备成本,

还说要去举报。”小李补充道,“会不会是赵凯怕被揭发,杀人灭口?”“可问题是,

陈明到底什么时候死的?”老周端着一杯热咖啡走进来,杯壁上凝着水珠,

“如果赵凯是三天前进的冻库,陈明要是五天前就死了,那他的嫌疑就排除了。

没有死亡时间,所有线索都是空中楼阁。”会议室里静了下来,没人说话。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白板上那个空白的“死亡时间”栏里,那里像一个黑洞,

吸走了所有线索的价值。“或许,可以从数字痕迹入手。”门口传来一个声音,

林野抱着一台笔记本电脑走进来,黑眼圈很重,显然是刚熬完夜。他把电脑放在桌上,

屏幕一打开,满屏的代码和数据跳了出来,“我查了陈明的手机和电脑,情况不太好。

”他手指在触控板上滑动,调出一个日志文件:“手机和电脑都被远程格式化了,

用的是‘擦除者’工具,不仅删了文件,还覆盖了三次数据,常规恢复软件根本没用。

云端更彻底,百度云、微信备份、甚至邮箱的草稿箱,全被删空了,连回收站都清了。

”“远程格式化?能查到操作IP吗?”张劲松凑过去看屏幕。林野叹了口气,

点开一个IP追踪图,上面有五条红色的线,

最后都断在了境外的服务器里:“我用了反向追踪工具,

追到第三个跳板就断了——对方用了暗网的匿名IP,跳了五层,从美国到新加坡再到非洲,

根本没法定位到具体的人。操作时间是案发前一天晚上8点17分,

刚好是赵凯‘行踪不明’的那段时间,但这只能算巧合,不能当证据。

”小李皱起眉:“那社交账号呢?朋友圈、微博,总有残留的信息吧?”“全清了。

”林野调出陈明的微信主页,头像已经换成了纯黑,朋友圈显示“仅三天可见”,

但点进去全是空白,“连点赞记录都删了,

像是有人故意要把陈明在数字世界里的痕迹全抹掉,一点都不留。

”张劲松把烟摁灭在烟灰缸里,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那枚失效的工牌呢?

法医中心那边有没有查出什么?”“工牌的芯片是普通的NFC芯片,低温下彻底失效了,

常规读卡器读不出来。”林野顿了顿,眼神亮了点,“但我带了实验室的高灵敏度读卡器,

能捕捉芯片里残留的微弱电流——低温虽然会让芯片失效,但也会减缓电子元件的氧化,

说不定能提取到最后一次刷卡的哈希值。”他打开一个软件,

屏幕上出现了一个波形图:“哈希值就像NFC芯片的‘指纹’,

每一次刷卡都会生成一个唯一的哈希值,只要能提取出来,比对物流园的门禁日志,

就能知道陈明最后一次刷卡的位置和时间。”张劲松点点头:“需要多久?

”“最快今晚出结果。”林野揉了揉眼睛,“另外,

我想查一下冻库的温控系统日志——冻库是24小时联网的,

温度变化、操作记录都会存在服务器里,说不定能找到异常。”走出会议室时,

走廊的灯光照在林野脸上,他打了个哈欠,却没觉得困。数字世界就像另一个冻库,

那些被删除的数据、被篡改的日志,都是冰冷的碎片,但他知道,

只要找到那片带着温度的碎片,就能撬开整个谜题。第三章 冰下的温度波动实验室里,

台灯的光落在工牌上,反射出微弱的金属光泽。林野把工牌放在高灵敏度读卡器上,

读卡器发出一阵轻微的嗡鸣,屏幕上跳出一串乱码——像一群无序的蝌蚪,挤在屏幕中央。

“果然有残留。”他眼睛一亮,立刻调出一个数据修复软件,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着。

软件的进度条一点点往前走,乱码渐渐变得有序,先是出现了几个零散的字符,

然后慢慢拼接成一串64位的哈希值:“a8f37d2e...6c9b”。

他立刻登录物流园的门禁服务器,调出近一个月的哈希值日志——服务器里存着上万条记录,

像一座堆积如山的档案库。林野用筛选工具输入哈希值,

屏幕上很快跳出了一条记录:刷卡时间是案发前四天凌晨2点03分,

刷卡位置是园区西侧的“废弃冷链通道”,而非冻库入口。“废弃冷链通道?”林野皱起眉,

赶紧打开物流园的CAD图纸——那条通道建于十年前,因为管道老化,三年前就停用了,

入口被焊死了一半,只留了个仅供一人通过的缝隙,而且通道里的监控因为“存储不足”,

只保存七天的数据,超过时间就自动覆盖。“必须尽快查通道的监控,晚了就没了。

”他抓起电话打给小李,声音都带着点急,“立刻去物流园的监控室,

调案发前四天凌晨2点左右的废弃通道监控,不管用什么办法,一定要保存下来!

”挂了电话,林野的目光又落在冻库的温控日志上。他从案发前七天开始看,

前三天的数据都很平稳,每十分钟一条记录,温度稳定在-25℃±0.5℃,

符合冷链标准。但到了案发前五天凌晨1点12分,

温度突然开始上升——1点12分是-25℃,1点22分升到-18℃,

1点32分升到-8℃,然后在1点35分突然骤降,2点02分降到-30℃,

之后又慢慢回升到-25℃,直到当天早上6点才稳定下来。“这绝对不是系统故障。

”林野的手指在屏幕上划过温度曲线,曲线的上升和下降都很陡峭,明显是人为手动操作的。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