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趣游话外!手机版

趣游话外 > 穿越重生 > 抗战时期地下交通站照片

抗战时期地下交通站照片

无气糖水 著

穿越重生连载

“无气糖水”的倾心著周明轩李文翰是小说中的主内容概括:民国二十八年天津天刚蒙蒙周明轩就站在了“平安饭庄”门两层小灰砖招牌旧是旧了但擦得锃这是他刚盘下来的铺位置说好不说差不就在日占区和相对“平静”的南市交界的那条街“掌柜”一个穿着短打的精壮汉子挑着两筐蔬菜从后门进是店里新招的帮厨兼杂叫石根“”周明轩点点目光扫过空荡荡的堂“桌椅都擦过了?”“擦过按您吩犄角旮旯都没落下...

主角:周明轩,李文翰   更新:2025-11-07 21:32:03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民国二十八年秋,天津卫。

天刚蒙蒙亮,周明轩就站在了“平安饭庄”门口。

两层小楼,灰砖墙,招牌旧是旧了点,但擦得锃亮。

这是他刚盘下来的铺面,位置说好不好,说差不差,就在日占区和相对“平静”的南市交界的那条街上。

“掌柜的,早。”

一个穿着短打的精壮汉子挑着两筐蔬菜从后门进来,是店里新招的帮厨兼杂役,叫石根生。

“早。”

周明轩点点头,目光扫过空荡荡的堂屋,“桌椅都擦过了?”

“擦过了,按您吩咐,犄角旮旯都没落下。”

石根生放下担子,抹了把汗,“掌柜的,咱这第一天开张,准备的菜是不是……太实在了?

肉放得多,价定得低,怕是要亏。”

周明轩笑了笑,没接话,伸手从筐里拿起一个土豆掂了掂。

“食材好,客人才愿意来。

先把人气聚起来,不愁没钱赚。”

他心里清楚,这饭庄本就不是为了赚钱开的。

他从二十一世纪穿越而来,脑子里装着超越这个时代几十年的知识和一份模糊却执拗的使命感——他要在这里,建一个最安全的地下交通站。

晌午,饭庄正式挂幌营业。

正如石根生所料,价廉物美的招牌菜“红烧肉炖粉条”和“贴饼子熬小鱼”很快吸引了不少脚夫、黄包车夫和附近的小贩。

堂屋里渐渐热闹起来,跑堂的伙计福顺腿脚麻利地穿梭在各桌之间,算盘珠子拨得噼啪响。

周明轩坐在柜台后面,看似在核对账本,眼角的余光却时刻留意着门口和街面。

几个穿着黑制服的伪警察晃悠过去,他没抬头。

一队日本兵扛着枪,皮鞋踏着石板路咔咔作响,他握着毛笔的手紧了紧,随即又松开。

这时,门帘一挑,进来一个穿着半旧长衫、戴着圆框眼镜的中年人。

他手里拎着个皮包,面色有些疲惫,找了个靠里的角落坐下。

“先生,您用点什么?”

福顺赶忙上前招呼。

“一碗打卤面,多放点蒜。”

中年人声音不高。

“好嘞,打卤面一碗——”福顺朝后厨喊了一嗓子。

周明轩心里微微一动。

这人气质不像普通的食客,倒像个教书先生,或者……文化人。

他不动声色地观察着。

中年人吃得很慢,时不时抬眼看看窗外,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警惕。

面刚吃一半,街面上突然传来一阵骚动,夹杂着呵斥声和哭喊声。

“戒严了!

所有人呆在原地,接受检查!”

伪警察的破锣嗓子在外面喊。

堂屋里的食客顿时一阵慌乱。

有人想往外跑,被门口持枪的伪警察堵了回来。

“都坐下!

老实点!”

为首的伪警察小队长姓王,歪戴着帽子,叉着腰走进来,目光扫过众人,“皇军有令,搜查反日分子!

都把良民证拿出来!”

两个伪警察开始挨桌检查。

福顺赶紧赔着笑迎上去:“王队长,您辛苦,小店第一天开张,您多关照……”王队长一把推开他,眼睛却盯上了角落里的那个中年人。

“你!

干什么的?

良民证!”

中年人放下筷子,从怀里掏出证件,递过去。

王队长翻来覆去地看,又盯着中年人的脸:“李……文翰?

南开中学的教员?

跑这儿来干什么?”

“学校停课了,出来找点事做。”

中年人,也就是李文翰,平静地回答。

“找事做?”

王队长冷笑一声,“我看你不像找事的,倒像搞事的!

带走!”

两个伪警察上前就要抓人。

李文翰脸色一白,手下意识地按住了身边的皮包。

“等等!”

周明轩从柜台后走了出来,脸上堆起生意人的圆滑笑容,“王队长,息怒,息怒。

这位李老师是我请来的账房先生,今天头一天上工,不懂规矩,您多包涵。”

他说着,很自然地往王队长手里塞了几块大洋。

王队长掂了掂大洋,脸色稍缓,但眼神还是怀疑:“账房先生?

周掌柜,你这才开张就请账房了?”

“小本生意,更得精打细算嘛。”

周明轩笑道,又压低声音,“李老师是读书人,脸皮薄,您给个面子。

以后队长和弟兄们来吃饭,一律八折。”

王队长斜眼看了看李文翰,又看了看周明轩,哼了一声:“行,给你周掌柜一个面子。”

他把大洋揣进兜里,挥挥手,“收队!”

伪警察们呼啦啦走了。

堂屋里的食客也松了口气,纷纷结账离开。

李文翰站起身,对周明轩深深一揖:“多谢周掌柜解围。”

“举手之劳。”

周明轩扶住他,目光落在那个皮包上,“李老师受惊了,后堂喝杯茶压压惊?”

后堂很小,堆着些杂物。

周明轩给李文翰倒了杯热茶。

“周掌柜,大恩不言谢。”

李文翰捧着茶杯,手还有些抖,“实不相瞒,我……我确实不是来找活计的。”

周明轩看着他,没说话,等他继续。

“我是从北平逃出来的。”

李文翰压低声音,眼圈有些发红,“鬼子抓进步学生和教员,我……我带着一些东西,必须送到南边去。

刚才要不是您,我和这些东西,就都完了。”

周明轩心里明白了七八分。

他穿越而来,知道这个时期,很多文化界人士和重要资料都需要转移。

“李老师信得过我?”

周明轩问。

“周掌柜仗义出手,李某感激不尽。”

李文翰看着周明轩清澈坚定的眼神,一咬牙,打开了皮包。

里面是几本厚厚的书和一卷用油布包得严严实实的东西。

“这是一些禁书,还有……几位牺牲同志的手稿和联络名单,必须送出去。”

周明轩沉吟片刻。

这是个机会,也是巨大的风险。

但他建立这个交通站,不就是为了这个吗?

“东西,可以先放在我这里。”

周明轩缓缓开口,“我这饭庄,人来人往,不容易惹眼。

至于怎么送出去……容我想想办法。”

李文翰激动地抓住周明轩的手:“周掌柜,您……您真是……叫我明轩吧。”

周明轩拍拍他的手,“李老师,你暂时也不能露面了。

隔壁有间空房,你先住下,对外就说是我远房表叔,来帮我管账。”

送走千恩万谢的李文翰,周明轩独自坐在后堂,心情沉重。

第一步,算是迈出去了。

救了人,接了“货”,但也引起了伪警察的注意。

那个王队长,绝不是几块大洋就能彻底打发的。

晚上打烊后,他把石根生和福顺叫到跟前。

石根生是他在码头认识的,力气大,人实在,家里被鬼子害得只剩他一个。

福顺是本地人,机灵,但底细还需要再摸。

“今天的事,都看到了。”

周明轩看着两人,“咱们这饭庄,以后可能不太平。

要是谁觉得不稳当,现在就可以走,我多发一个月工钱。”

石根生梗着脖子:“掌柜的,我石根生烂命一条,要不是您给口饭吃,早饿死了。

您不走,我就不走!”

福顺眼珠转了转,也赶紧表忠心:“掌柜的您仁义,我福顺也跟着您干!”

周明轩点点头:“好。

那以后,咱们就是一条船上的人了。

根生,你除了后厨,多留意后门和巷子里的动静。

福顺,你机灵,堂前堂后,耳朵放尖点,有什么风吹草动,立刻告诉我。”

两人应声去了。

周明轩回到自己二楼的小房间,关好门。

他需要盘点一下自己的“家底”。

穿越时,他身上只有一个随身携带的急救包(里面有些纱布、酒精、消炎药),一把多功能瑞士军刀,还有一个防水打火机。

除此之外,就是盘下这间铺面后剩下的几十块大洋,以及今天从李文翰那里接下的“烫手山芋”。

那卷油布包着的手稿和名单,必须尽快转移。

放在饭庄里,始终是隐患。

他推开窗户,看着外面黑沉沉的夜色,只有远处日军岗楼的探照灯偶尔划过天空。

这条连接南北的“通道”,比他想象的更复杂,更危险。

就在这时,楼下传来三声轻轻的、有节奏的敲门声——两短一长。

不是石根生,也不是福顺。

他们都知道后门的位置。

周明轩的心猛地提了起来。

他悄悄走到门边,侧耳倾听。

敲门声又响了一遍,还是两短一长。

是谁?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