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二狗深吸一口气,踏出了寝殿。
月色洒在他的身上,映出一道修长的影子。
他望着前方通往宫外的路,眼神坚定。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就在那黑暗的角落,几双眼睛正冷冷地盯着他,一场突如其来的阻拦即将降临在他的面前。
第二日清晨,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皇宫的石板路上。
朱二狗身着一袭素色长袍,正准备出宫去见刘伯温,寻求他对改良农具这一变革计划的支持。
他沿着廊道匆匆走着,心中思索着见到刘伯温后该如何开口。
就在这时,前方突然出现几个身形壮硕的侍卫,一字排开,拦住了他的去路。
为首的侍卫面色冷峻,抱拳道:“殿下,还请留步。”
朱二狗眉头一皱,问道:“为何阻拦本殿下?”
那侍卫面无表情地说道:“殿下,丞相有令,近日宫中事务繁杂,为了殿下的安全着想,还望殿下暂勿出宫。”
朱二狗心中明白,这定是胡惟庸在搞鬼。
他心中涌起一股怒火,大声说道:“丞相之令?
本殿下身为皇孙,出宫办正事,岂是他能随意阻拦的!”
侍卫们却不为所动,依旧稳稳地站在那里。
气氛瞬间紧张起来,朱二狗能听到自己急促的心跳声,也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着的那股淡淡的火药味。
就在僵持不下之时,一个爽朗的声音传来:“这是在干什么?
为何阻拦皇孙殿下?”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个身着劲装的青年阔步走来。
此人正是朱重八,他目光如炬,扫视着在场众人。
朱二狗见到朱重八,仿佛看到了救星,连忙说道:“朱重八,你来的正好。
这些人奉胡惟庸之命,阻拦我出宫。”
朱重八听闻,脸色一沉,对那为首的侍卫说道:“你们好大的胆子,竟敢阻拦皇孙殿下。
皇孙殿下出宫,乃是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为了百姓的福祉,岂是你们能随意阻拦的。
还不速速让开!”
那侍卫面露犹豫之色,朱重八上前一步,厉声道:“怎么?
莫非你们要抗命不成?
若是耽误了殿下的大事,你们担待得起吗?”
侍卫们见状,只得让开了道路。
朱二狗感激地看了朱重八一眼,说道:“多谢你了,朱重八。
若不是你,今日我还真不知该如何是好。”
朱重八笑着摆摆手,说道:“殿下客气了。
不知殿下出宫所为何事?
若有需要,我愿效犬马之劳。”
朱二狗便将自己想要改良农具,以及准备去找刘伯温寻求支持的想法,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朱重八。
朱重八听后,眼中闪过一丝钦佩之色,说道:“殿下此想法甚好,若真能成功,定能造福百姓。
既然如此,我陪殿下一同去见刘伯温。”
两人一路前行,很快便来到了刘伯温的府邸。
见到刘伯温后,朱二狗将自己的想法详细地阐述了一遍,刘伯温听后,捻着胡须沉思片刻,说道:“殿下的想法虽好,但实施起来恐怕困难重重。
朝堂之上,保守势力根深蒂固,他们定会极力反对。”
朱二狗坚定地说道:“先生,我深知其中困难,但为了大明的未来,为了百姓能过上好日子,我愿意一试。
还望先生能助我一臂之力。”
刘伯温看着朱二狗坚定的眼神,心中暗暗赞赏,说道:“殿下有此决心,老夫自当尽力相助。
只是此事还需从长计议,不可操之过急。”
就在他们商讨之时,宫中却传来消息,胡惟庸在朝堂上大肆渲染朱二狗改良农具的想法荒谬,称其会扰乱朝纲,引得众多朝臣附和。
一时间,朝堂之上对朱二狗的指责声此起彼伏。
朱二狗得知此事后,心中焦急万分。
他深知,若不尽快解决此事,自己的变革计划还未开始便要夭折。
于是,他决定亲自面圣,向朱元璋解释清楚。
朱重八听闻后,说道:“殿下,我陪你一起去。”
两人匆匆赶回宫中,沿着通往御书房的廊道快步走去。
廊道两侧的宫灯散发着昏黄的光,将他们的身影拉得长长的。
朱二狗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在廊道中回响,也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跳愈发急促。
来到御书房前,朱二狗深吸一口气,与朱重八一同走了进去。
朱元璋正坐在书桌前,脸色阴沉地看着他们。
朱二狗赶忙上前,行礼道:“皇爷爷,孙儿听闻朝堂上对孙儿改良农具的想法有所误解,特来向皇爷爷解释。”
接着,朱二狗详细地阐述了改良农具对民生的益处,朱重八在旁也适时地加以补充。
朱元璋静静地听着,脸上的表情没有丝毫变化。
待他们说完后,朱元璋依旧沉默不语。
良久,他缓缓抬起头,目光在朱二狗和朱重八身上来回扫视。
朱二狗和朱重八心中忐忑,不知道朱元璋心中所想。
此时,御书房内安静得能听到针落地的声音。
朱二狗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着的那股淡淡的墨香,也能感觉到周围的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朱元璋虽未当场表态,但面色凝重。
朱二狗和朱重八不知朱元璋心中所想,此次解释能否打消朱元璋的疑虑,化解危机?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