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趣游话外!手机版

趣游话外 > > 青狐酿柳青娘冯子安小说完整版免费阅读_最新章节列表青狐酿(柳青娘冯子安)

青狐酿柳青娘冯子安小说完整版免费阅读_最新章节列表青狐酿(柳青娘冯子安)

隔壁老王不在家 著

其它小说连载

《青狐酿》这本书大家都在找,其实这是一本给力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柳青娘冯子安,讲述了​冯子安,柳青娘,冯记是著名作者隔壁老王不在家成名小说作品《青狐酿》中的主人翁,这部作品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简短的语句就能渲染出紧张的气氛。那么冯子安,柳青娘,冯记的结局如何呢,我们继续往下看“青狐酿”

主角:柳青娘,冯子安   更新:2025-09-26 04:15:23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深秋寒雨,敲在“冯记酒坊”破败的招牌上,声音沉闷粘腻,如同无数看不见的手,

将一枚枚冰冷的铜钱撒向这摇摇欲坠的瓦檐。门板缝隙里,冷风钻进来,

呜咽着在空荡荡的店堂内打旋。几排空酒瓮默然矗立,蒙着厚厚的灰,

像一排排被遗忘的坟冢。冯子安蜷在柜台后一张旧竹椅上,身上盖着件半旧的棉袍,

听着头顶那催命符般的雨声,眼皮沉重地往下坠。蓦地,“咚!”一声闷响撞在门板上,

力道不小。冯子安一个激灵,猛然惊醒,心跳撞得胸口生疼。不是风声?他侧耳细听,

除了雨声,又只剩死寂。怕是哪家的醉汉或野狗撞了门吧?他裹紧棉袍,重新缩回去。

寒气从骨头缝里往外冒。“咚…咚…” 又是一下,接着一下,间隔很短,沉闷而固执,

带着一种微弱却清晰的活物挣扎的意味。冯子安心一横,起身拔开门闩。门刚开一道缝隙,

一股裹着雨腥的寒风便卷了进来,吹得他一个趔趄。借着店堂内昏黄如豆的油灯光,

他看见门槛外蜷缩着一团湿透的、深青色的东西。那东西微微动了一下,

艰难地抬起半颗头颅。油灯的光恰好落进它眼中——那是一双极美的眼睛,

琥珀色的瞳孔深处,像是盛满了整个黄昏将倾未倾的余晖,澄澈、温润,

此刻却盛满了无法言喻的痛楚和极度的疲惫。它想挣扎着站起,后腿猛地抽搐一下,

却只带起一片湿泥,一股浓烈的血腥气混杂着雨水特有的腥冷味道,直冲冯子安的鼻腔。

是只狐狸,一只通体青毛、体型异常美丽的狐狸。

它的一条后腿被一个锈迹斑斑、带着狰狞倒齿的铁夹死死咬住,深可见骨,血水混着雨水,

在它身下洇开一小片刺目的暗红。冯子安心头猛地一缩。这铁夹,

定是城外黑风岗那些猎户的玩意儿。他蹲下身,尽量放缓动作。那青狐似乎耗尽了力气,

只是警惕地望着他,身体微微颤抖,喉咙里发出低低的、断断续续的呜咽。

“莫怕…”冯子安的声音在风雨里显得单薄,“忍着点疼。”他屏住呼吸,

双手用力去掰那冰冷的铁夹。铁锈沾了湿滑的血,异常难弄。

青狐在他触碰夹子的瞬间猛地一颤,喉中呜咽变成一声短促的痛嘶,身体绷紧如弓。

冯子安额上青筋都迸了出来,拼尽全力,“咔哒”一声闷响,那嗜血的铁口终于松开。

青狐的腿软软垂下。冯子安小心翼翼地避开伤处,将它抱了起来。入手一片湿冷,轻飘飘的,

骨头硌人。他快步穿过冰冷的店堂,将它安置在平日堆放旧酒糟的柴房角落,

那里铺着些还算干燥的稻草。又急忙寻来干净的布条和清水,笨拙却仔细地为它清洗伤口,

敷上仅剩的一点刀创药粉,再用布条小心包扎好。做完这一切,他浑身也几乎湿透,

冷得直打颤。那青狐蜷在干草上,眼睛半阖着,长长的睫毛湿漉漉地粘在一起,

呼吸微弱却平稳了些。冯子安将身上的半旧棉袍脱下来,轻轻盖在它身上,

低声道:“熬过今晚就好。” 青狐的尾巴尖几不可察地动了一下。次日清晨,雨歇风住。

冯子安是被一阵极轻微的叩门声惊醒的。声音来自前店,笃笃笃,不疾不徐,

带着一种奇异的耐心。他揉着发胀的太阳穴,昨夜折腾到后半夜才迷糊睡去。起身走到前店,

拉开门帘。门外站着一个女子。晨光熹微,薄薄地笼罩着她。一身素净的青布衣裙,

洗得有些发白,却异常整洁。身姿颀长,乌发松松挽在脑后,

只斜斜簪着一支样式极古拙的青玉簪子,簪头刻着几道模糊的云纹,

玉色温润中透着一点不易察觉的苍翠。她面容清丽,肤色白得近乎透明,

唯有双唇点着一抹自然的嫣红。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双眼睛,清澈见底,眸光流转间,

仿佛有山涧清泉在无声流淌。“叨扰了。”女子开口,声音清泠泠的,像山涧敲击卵石,

“听闻冯掌柜的酒,是城西一绝。”冯子安一愣,

旋即脸上泛起一丝苦涩的自嘲:“姑娘说笑了。‘冯记’……早已名存实亡,

哪里还有什么‘一绝’。” 他侧身让开,“外面冷,姑娘若不嫌弃这破败,进来坐吧。

”女子微微颔首,步履轻缓地走了进来。她的目光在空荡的店堂里扫过,

掠过那些蒙尘的空酒瓮,最后落在角落里几只积满灰尘的旧酒坛上,

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她径直走到柜台前,并未落座,而是伸出两根纤细的手指,

指尖在积满灰尘的柜台上轻轻拂过,留下一道清晰的痕。“冯掌柜,”她转过头,

眼神坦荡地看着冯子安,“我名柳青娘。略通酿酒之术,也懂些经营的门道。

不知掌柜的可愿……给我一个机会?若酒成,我分文不取,只求一席容身之地;若不成,

我即刻便走。”冯子安愕然。这女子来得蹊跷,言语更是不合常理。

他下意识地望向柴房方向,心头闪过一丝模糊的念头,却又觉得太过荒诞。眼下这光景,

还有什么可失去的呢?死马当作活马医罢了。“柳……柳姑娘,”他艰难开口,

声音有些干涩,“我这酒坊,只剩些陈年旧粮和几口破缸了。你……若真有法子,尽管试吧。

”柳青娘唇角微扬,那笑意很淡,却瞬间点亮了她的脸庞,仿佛幽谷中悄然绽放的一朵青莲。

“有粮,有缸,足矣。”她语气笃定,“烦请掌柜的,将存粮悉数取出。”接下来的三日,

冯记酒坊那扇紧闭的大门内,飘散出一种难以形容的奇异气息。那气息起初极淡,若有若无,

如同初春第一缕暖风拂过解冻的泥土,混杂着刚抽芽的青草、晨露浸润的花苞,

以及一丝若有若无、难以捕捉的、仿佛来自深山的清冽木香。这气息透过门缝、窗隙,

悄然弥漫开来。起初并未引人注意。直到第二天,那气息陡然变得浓郁、醇厚起来。

它不再是飘忽的片段,而是凝聚成一股磅礴而温暖的洪流。馥郁的果香成熟到了顶点,

饱满得几乎要滴落下来,甜美的谷物气息如同阳光下翻滚的金色麦浪,更深处,

则是一种深沉、复杂、令人心神安定的木质底蕴,仿佛陈年的老树心髓在无声低吟。

这香气霸道地穿透了冯记酒坊破旧的木板,蛮横地侵占了整条萧瑟的长街。

街坊们纷纷停下脚步,惊奇地嗅着空气,相互询问:“什么味儿?这么香!

”“像是从冯记那边飘来的……”“不可能!他那破地方,早八百年没出过酒了!

”到了第三日,那香气已臻化境。它不再仅仅是嗅觉的冲击,

更像是一只看不见的、温软的手,轻轻拂过每个人的心尖。闻之,

仿佛置身于秋日丰收的果园,暖阳烘烤着谷仓,

所有的烦忧和戾气都被这醇厚、包容的芬芳悄然抚平、化解。酒香如实质般流淌,

行人走到街口便已微醺,脸上不自觉地露出满足而松弛的笑意。

整条街都仿佛被这无形的琼浆玉液浸泡得柔软了。紧闭了三日的冯记大门,

终于在第四日清晨吱呀一声打开。柳青娘一身素净的青布衣裙,立于晨光之中,神色平静。

门前早已围满了被香气牵引而来的人群,黑压压一片,伸长了脖子,

眼神里充满了渴望、好奇与难以置信。“各位街邻,”柳青娘声音清朗,不高,

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冯记新酿,名‘醉金钗’,今日开坛。可试饮一盏。

”早有冯子安按柳青娘吩咐,洗净了唯一一只勉强能用的青瓷大碗。柳青娘亲自执勺,

从一只半人高的粗陶酒坛中舀起一勺琥珀色的酒液。那酒液倾倒出来时,

竟隐隐牵拉出细密的、金丝般的酒线,粘稠得如同融化的蜜糖,落在碗中,

激起一层细碎如金屑的酒花,久久不散。离得最近的一个老酒徒,颤抖着手接过碗,

只浅浅啜了一口。那酒液刚一入口,他浑浊的眼睛猛地瞪圆了,脸上的皱纹瞬间舒展开来,

像是干涸的河床骤然涌入了甘泉。他喉头滚动,发出满足至极的叹息,整个人僵在原地,

仿佛连魂魄都被那口酒摄住了。“好……好酒!神仙酿啊!”他如梦初醒,激动得语无伦次。

人群彻底沸腾了。争抢着要尝那神仙滋味。柳青娘有条不紊,冯子安则忙得脚不沾地,

收钱、打酒、维持秩序。沉寂了数年的冯记酒坊,在这一日,奇迹般地复活了。

那“醉金钗”的名号,如同插上了翅膀,一日之内便飞遍了全城,

成了所有好酒之人口中的无上珍品。昔日冷清的店堂,如今人头攒动,笑语喧哗,

空酒瓮被迅速填满,铜钱的叮当声不绝于耳,盖过了昔日令人心悸的雨声。

冯子安脸上的愁苦被一种难以置信的、晕乎乎的红光取代,

他看着穿梭于酒客之间、应对自如的柳青娘,那青色身影在缭绕的酒香中,

愈发显得清丽脱俗,宛如画中走出的仙子。对街“恒昌当铺”那扇终日虚掩着的黑漆木门,

“吱呀”一声被推开一条缝。当铺老板钱有财那张油光光的胖脸探了出来,

小眼睛眯成两条缝,死死盯着冯记门口汹涌的人潮和不断流入冯子安手中钱匣的铜钱。

他腮帮子上的肥肉抽动了一下,眼神阴沉得能滴下水来。他那只戴着硕大翡翠扳指的手,

下意识地摩挲着扳指冰冷的玉面,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扳指深处,

一丝极淡、极诡异的黑气,仿佛活物般悄然游过。“醉金钗”风头无两,冯记门庭若市。

柳青娘依旧每日青衫素净,发间那支青玉簪温润如初,

指挥着新雇的伙计蒸粮、拌曲、看火候,动作娴熟得如同演练了千百遍。只是她酿酒时,

总习惯独自守着蒸锅,那口最大的粗陶酒缸更是她的禁地,旁人不得靠近。偶尔,

冯子安深夜起身查看酒坊,会远远瞥见柳青娘立于月光下,对着那口粗陶酒缸,

指尖似有微不可察的翠色流光,如细小的萤火虫,轻轻没入缸中,转瞬即逝。他揉揉眼,

只当是月色迷离,看花了眼。这一日,冯子安抱着一小坛特意封存的上好“醉金钗”,

脚步轻快地走向柳青娘暂居的后院小屋。刚到门边,便听到里面传来低低的对话声,

是柳青娘和一个陌生的、带着几分市侩气的妇人声音。“……青娘啊,你听姑妈一句劝!

”那妇人声音带着焦灼,“钱老板那是什么人物?跺跺脚城西都要颤三颤!他侄子钱贵,

虽说……呃……是贪玩了点,可家底厚实啊!你跟了钱贵,吃香喝辣,绫罗绸缎,

不比在这破酒坊里烟熏火燎强百倍?何必守着冯家这烂摊子?那冯子安,一个破落户,

能给你什么前程?”冯子安的脚步钉在了原地,心口像是被什么东西猛地攥紧了,

呼吸都有些困难。他屏住气,竖着耳朵听里面的动静。屋里沉默了片刻。柳青娘的声音响起,

依旧是清清冷冷的,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冷意,像深秋清晨凝结的寒霜:“姑妈费心了。

冯掌柜待我以诚,予我栖身之所。我柳青娘,虽非富贵出身,却也知‘信义’二字。这酒坊,

便是我的前程。至于钱家,”她顿了顿,语气更淡,“恕难从命。请回吧。

”那妇人似乎还想再劝,被柳青娘一句淡淡的“送客”堵了回去,

只得悻悻地嘟囔着“不识抬举”,脚步声朝门口来了。

冯子安慌忙抱着酒坛闪身躲到旁边柴垛后,心跳如擂鼓。看着妇人扭着腰身走远,

他低头看着怀中那坛精心准备的“醉金钗”,只觉得坛身冰凉刺骨。他默默抱着酒坛,

又悄无声息地退了回去。祸事来得毫无征兆。这一日,几个衙役如狼似虎地闯进冯记酒坊,

不由分说锁了冯子安便走。罪名是“以毒酒害命”——城西绸缎庄的李掌柜,

昨日饮了冯记的“醉金钗”,回家后便上吐下泻,口吐白沫,捱到半夜竟一命呜呼了!

李家告到了县衙,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