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数日的跋涉,队伍终于抵达了咸阳。
站在咸阳城外,林缚不禁被这座雄城的气势所震撼。
高大的城墙由巨大的青石砌成,高达数丈,绵延数十里,如同一条巨龙盘踞在关中平原之上。
城门上方,悬挂着一块巨大的匾额,上面刻着“咸阳”二字,字体雄浑有力,透着一股睥睨天下的霸气。
进入城中,更是一派繁华景象。
宽阔的驰道上车水马龙,行人络绎不绝。
街道两旁,商铺林立,叫卖声此起彼伏。
身着各色服饰的人们穿梭其间,有身着锦袍的贵族,有身着黑衣的官吏,也有身着粗布衣衫的平民和商贩。
然而,在这繁华的表象之下,林缚却感受到了一股无形的压力。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紧张的气氛,仿佛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扶苏回到府邸后,便立刻忙碌起来。
林缚作为他的侍从,跟在他身边,得以接触到更多的人和事,也对咸阳的局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他发现,咸阳城中的政治局势远比他想象的更加复杂。
以秦始皇为首的法家集团,主张严刑峻法,加强中央集权,对六国旧贵族和儒家学派采取严厉的打压政策。
而以扶苏为首的儒家集团,则主张仁政爱民,减轻赋税徭役,缓和社会矛盾。
两大集团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己经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
更让林缚担忧的是,赵高和李斯这两个历史上的关键人物,此时己经在朝廷中拥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赵高身为中车府令,深得秦始皇的信任,掌管着皇帝的车马和印信,暗中培植自己的势力。
李斯则是丞相,虽然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但为了保住自己的相位,不惜与赵高勾结,对扶苏处处打压。
在一次宫廷宴会上,林缚第一次见到了秦始皇。
这位千古一帝虽然己经年近五十,但依旧精神矍铄,目光锐利如鹰,身上散发着一股让人敬畏的威严。
宴会上,秦始皇询问众臣关于治国的方略,扶苏趁机提出了减轻赋税徭役、善待六国遗民的建议。
然而,他的建议却遭到了秦始皇的严厉斥责。
秦始皇认为,天下初定,必须用严刑峻法来震慑百姓,才能维护国家的稳定。
他还指责扶苏过于仁厚,缺乏帝王的魄力,不适合继承皇位。
扶苏遭到斥责后,心情十分低落。
回到府邸后,他独自坐在书房中,久久不语。
林缚看着扶苏的背影,心中十分焦急。
他知道,这次事件让扶苏与秦始皇之间的矛盾更加激化,也让赵高和李斯找到了打压扶苏的借口。
“公子,不必过于沮丧。”
林缚走进书房,躬身说道,“陛下虽然严厉,但心中并非没有天下苍生。
此次斥责公子,或许只是一时之气。
只要公子能够坚持自己的理念,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能力,陛下终有一天会明白公子的苦心。”
扶苏抬起头,看着林缚,眼中闪过一丝感激之色:“林缚,还是你了解我。
只是,父皇心意己决,我该如何是好?”
“公子,眼下最重要的是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林缚说道,“首先,公子应广纳贤才,培养自己的势力。
朝中虽然有不少大臣支持公子,但大多势单力薄。
公子可以通过举荐贤才、结交名士等方式,壮大自己的阵营。
其次,公子应多关注民间疾苦,深入了解百姓的需求,制定出更加符合民心的政策。
只要公子能够得到百姓的支持,就算陛下一时不理解,也无法忽视公子的存在。
最后,公子应谨言慎行,避免与陛下发生正面冲突。
赵高和李斯虎视眈眈,随时可能抓住公子的把柄。
公子只有保全自己,才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抱负。”
扶苏听完林缚的话,茅塞顿开。
他点了点头:“林缚,你说得对。
我不能就此消沉下去。
从今日起,我会按照你说的去做,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