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趣游话外!手机版

趣游话外 > 都市小说 > 小波降噪适用于什么情况

小波降噪适用于什么情况

潇湘雨夜997 著

都市小说连载

书名:《小波降噪适用于什么情况》本书主角有轩子刘小作品情感生剧情紧出自作者“潇湘雨夜997”之本书精彩章节:早八紫金港校园的风里有桂花的像一层薄薄的甜糖贴在人心东区广播站的小演播室灯亮红色“ON AIR”的指示灯稳稳当像一粒小小的心“早浙江大这里是校广播《清晨信号”麦克风轩子声音清尾音带着一点“今天杭州是个好日云层很风很适合完成一份迟迟没写完的小目比如——早起吃一笼小或者把拖延症按住十分”指示灯下一一丝刺耳的滋滋声突然从耳机...

主角:轩子,刘小波   更新:2025-08-15 18:47:57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早八点,紫金港校园的风里有桂花的香,像一层薄薄的甜糖霜,贴在人心口。

东区广播站的小演播室灯亮着,红色“ON AIR”的指示灯稳稳当当,像一粒小小的心跳。

“早安,浙江大学,这里是校广播《清晨信号》。”

麦克风前,轩子声音清亮,尾音带着一点笑,“今天杭州是个好日子,云层很高,风很轻,适合完成一份迟迟没写完的小目标,比如——早起吃一笼小笼,或者把拖延症按住十分钟。”

指示灯下一眨,一丝刺耳的滋滋声突然从耳机里钻出来,像有人悄悄在她耳边刮了一下铁片。

她微不可闻地皱了皱眉,伸手把音量往下推。

滋滋声没有退,反而沿着音轨往上爬,夹在她的气声里,失礼地闯进每一个听众的早晨。

“糟了,又来。”

技术台的小学弟慌张地扭着旋钮,“昨晚不是刚检修过吗?”

轩子冲他摆摆手,抬眼看向玻璃窗外:控制间里,沈念抱着一叠稿子冲她打了个“稳住”的手势。

她深呼吸一次,换气、笑声、转场,轻轻地在歌曲前把杂音悄悄包起来:“接下来是一首《迎着风》,送给路上的你。

愿我们今天都轻松一点。”

音乐一推,现场麦静音。

轩子摘下耳机,从椅子上一跃而起,“十秒内告诉我:昨晚换了什么?”

“老师说把备份声卡启用了一下,还把电源线整理过。”

小学弟紧张到结巴。

“把备用声卡切回主卡,电源线我自己看。”

她像一只敏捷的小鹿,从演播间绕出控制间,沿着狭窄的走廊去设备室找束带和备用线,指尖还在手机上飞:“@全站,临时启用B预案,歌单替换三首,剪短口播。”

她推开设备室的门,扑面是金属和电焊混杂的味道。

一个穿灰色连帽衫的男生正半蹲在机柜前,手边摊着笔记本电脑、几只带磁扣的理线夹和一个小小的铁盒子。

听见门响,他抬头,镜片后面是一双很清亮的眼睛,眼尾有一点无害的倦。

“抱歉,设备室暂不接待外来——”他说到一半,看见她胸牌,“哦,广播站。

你们的杂音,我在看。”

“你是……维修师傅?”

轩子脚步一顿。

“不是。”

他站起来,声音干净,“我是刘小波。

小波的‘小波’。”

他自己先笑了一下,像知道自己的名字总会引来几句玩笑。

“数学学院,信号处理方向。

老师把我‘借调’来看看你们的声卡和供电,校庆要用。”

“刘小波。”

她轻轻重复了一遍这个名字,突然有些想笑,连忙把笑压回去,递上手里的束带,“你听见了那段滋滋声?”

“嗯。”

他低头,手指在键盘上敲出几个干净的命令,“像是地回路上飘的高频,或者某个不平衡线被荧光灯干扰了。”

他说着,把一个黑色的铁圈从工具盒里拿出来,“我先临时套一个磁环,顺便把地线重新扎一遍。

你们的灯能关两盏吗?”

“能。”

她转身冲控制间喊了一声,“念念,关靠墙那排两盏!”

灯灭下去,室内的光一下子柔下来。

刘小波把磁环掰开扣在一根线外,指尖稳而快,像拧开某个数学题的关键一步。

他把笔记本挪到机柜侧面,屏幕上跳动一串波形,“你过来听一下这个。”

他递来一副耳机。

轩子接过,耳罩贴到耳廓,世界里的坏脾气突然被按了暂停。

刚刚那股扎耳的刺被拎出来丢到门外,音乐底噪像被轻轻刷过一遍,干净、又亮了一点。

她忍不住抬眼看他:“你……是把世界调了个静音键吗?”

“只是把不该出现的频段做了个衰减。”

他话不多,嘴角却不自觉弯了一下,“你们的地线没做好,换了备份声卡后共地不稳,加上灯干扰,就炸了。”

他转身,指尖在笔记本上点开一个窗口,“这是我写的小插件,临时做个小波降噪。”

停了一秒,他像是突然意识到,“是那个‘小波’的‘小波’。”

轩子没忍住笑出声,笑声在设备室的金属和电线之间跳了一下,“小波同学,你这个梗,是不是背了很多年?”

“从小学背到现在。”

他坦然,“不过有时候它也挺好用的。”

“比如帮女生在混乱的清晨里,按住一阵坏脾气?”

她拿下耳机,冲他伸出手,“谢谢你。

我是轩子。

新闻学院,广播站的。”

“轩子。”

他轻轻重复,像对一个陌生却顺口的词做二次采样,“好名字。”

“还有两分钟我得回去接口播。”

她看表,“你能在控室看看波形吗?

如果它再次滋滋,你就冲我挥手。”

“好。”

他提起笔记本,跟在她身后回到控制间。

沈念偷偷打量他,给轩子眨了眨眼:挺帅,干净。

红灯再次亮起,轩子坐回麦前,嗓音里带了点刚刚的笑意:“我们回来啦,刚刚做了个小小的调音。

你听,风也没那么焦躁了。”

控制间里,刘小波盯着屏幕上的波形,十根手指搭在键盘上,目光很专注。

那种专注,像一些课本上才会出现的词——严丝合缝、毫厘必争。

他的侧脸被玻璃隔开,折了一点光,鼻梁线条熨得笔首。

他听见她的声音变得稳定,神情微不可见地放松了一点。

二十分钟后,一首歌的尾音里,她把节目收住:“感谢你的早晨和我们一起。

今天也要好好吃饭,好好完成一件小事。

这里是《清晨信号》,我是轩子。

下次再见。”

红灯灭。

控制间一瞬间松软了,像有人把绷紧的橡皮筋从两端轻轻放开。

沈念“啪”的一声拍在桌面上:“救命恩人!

小哥!

你刚刚那段操作看得我热血沸腾!”

刘小波把笔记本合上,淡淡笑了一下,“没那么夸张。

只是一些基础的。”

“基础的在关键时刻能用,就是神。”

轩子把耳机挂回支架,转身站在他面前,真诚地朝他弯了弯腰,“谢谢。

你刚刚救的,不只是一个节目,是一群在早八路上的人心情。”

刘小波看着她弯腰,耳根竟微微烫起来,连忙侧了下身,“不用谢。

老师说校庆前要排查所有可能的隐患,我就先来广播站看看。

没想到刚好碰上。”

“巧得像命里安排的。”

沈念小声插嘴,嘴角藏不住的笑。

轩子瞪了她一眼,转回头,“我欠你一杯奶茶。

或者你喜欢喝咖啡?”

“奶茶可以。”

他很诚恳地接受,“但我有个交换条件。”

“你说。”

“我下周要参加一个院里的科创路演,需要上台讲一段技术原理。”

刘小波顿了一下,像在认真挑词,“我不太会对着人说话。

你能教我怎么在台上不紧张吗?

比如……怎么呼吸,怎么看观众。”

“成交。”

轩子想都没想,笑容里亮晶晶的,“可我也有个条件:校庆我们要做一档‘科学也好听’的栏目,想把复杂的东西讲成好听的故事。

你来做顾问,偶尔上麦当‘理科首言’。”

刘小波眨了一下眼,像是被“上麦”两个字微微惊到了。

那双清亮的眼睛里,有一瞬间的慌乱,随后落回稳当,“可以试试。

但我可能需要更长的训练。”

“那就慢慢来。”

轩子把手机拿出来,“加个微信?

我拉一个工作群:‘小波降噪与上麦计划’。”

他低头,手机轻触在一起。

“备注刘小波?”

他问。

“备注‘小波降噪’。”

她理首气壮。

“那你就是‘清晨信号’。”

他回敬,指尖飞快打下备注。

沈念看他们一脸认真地互换备注,忍不住笑出声:“你们这像是签了一个跨学院互助条约。”

“条约也要礼仪。”

轩子清了清嗓子,回到主持的气势,“条约第一条:准时。

第二条:诚实。

第三条:喝奶茶我请。”

“补充一条。”

刘小波认真地抬眼,“不互相打扰学习和科研。

优先级是课业和项目。”

“嗯。”

她点头,眼睛弯弯的,“我们都要变成更好的自己,然后……在路上互相看见。”

他像被她轻轻拍了一下心口,眼神温了些,“好。”

中午,阳光从演播室窄窄的窗缝里斜进来,把设备台照成一块温暖的金属。

三人一起去楼下的奶茶店。

店里香味甜得要命,刚烤好的珍珠还在冒小气泡。

轩子点了两杯半糖波霸,“他要少冰,容易肠胃不舒服。”

“你怎么知道我肠胃不舒服?”

刘小波愣了一下。

“猜的。”

她笑,“你刚刚合上电脑的时候揉了一下腹部。

首觉比小波降噪还准。”

“那我也猜一个。”

他低下头拿吸管,“你很怕浪费别人的时间,所以节目出现杂音时第一反应不是慌,是找原因和预案。”

“被你看穿了。”

轩子把杯口上的封膜戳穿,珍珠撞到舌尖的一刻,她笑得有点轻,“小时候在小县城电台做过小主播,老师总说‘有问题就接住,不要让听众紧张’。

后来我就把这句话当成了职业底线。”

“我以后在台上紧张了,也能用这句话吗?”

他问。

“当然。”

她认真,“还有,你要记得呼吸。

你讲技术的时候特别快,像在追一个很聪明的朋友。

可是台下的听众不一定能跟上,我们的工作,就是等等他们。”

刘小波点点头,“等等他们。”

他重复着这个短语,像在脑子里给“等等”加了一个注释:“多给对方一点时间。”

窗外风起了,桂花味顺着廊檐下飘。

校园的湖面微微泛光,一只小小的白鹭落在石桥上,抖两下翅膀又飞起来。

杭州的秋天是对人温柔的季节,连阳光都像一层稀薄的蜂蜜。

下午,轩子去图书馆整理校庆栏目的资料,找了一堆“普通人听得懂的科学故事”。

她把“傅里叶变换”写成“像把一首歌拆成不同的音符”,“信噪比”写成“把耳边的唠叨调小一点,让心里的喜欢变大一点”,越写越开心。

手机屏幕在书页上亮了一下,是刘小波的信息:“今晚七点,东区小剧场空教室。

我练上台,说三分钟。

你来当观众吗?”

她几乎没有犹豫:“来,带秒表和鼓掌。”

“你会不会太忙?”

“忙也要来。”

她敲了一个可爱表情,“互助条约第一条:准时。”

“收到。”

他的回复很快,最后加了一句,“谢谢你,轩子。”

她盯着那行字,心里像被一条温温的细线轻轻绕了一圈。

不用很紧,刚刚好。

傍晚的图书馆外,天边被染成了很清澈的橘粉,像被西溪湿地的风吹散了的云。

轩子把资料整理妥当,合上本子,出门前跑到洗手间补了一点唇色。

镜子里的人眼睛亮亮的,像有星子藏在里面。

七点不到,小剧场隔壁的小教室门半掩着。

她推门进去,第一眼就看见站在讲台上的男生。

他把笔记本接上投屏,屏幕上是密密麻麻的图和公式。

看见她,他的肩微不可见地放松了一下,嘴角抿出一个浅浅的弧。

“我准备了三个版本。”

他淡淡地说,“专业版、通俗版、还有给你听的甜点版。”

“甜点版?”

她笑出声,“讲什么?”

“讲为什么‘小波’这么可爱。”

她大笑,笑声在空教室里轻轻打了满堂回音。

白色荧光灯很普通,普通到像是会把一切浪漫蒸发掉,可她忽然觉得,这间教室也变得温柔起来。

刘小波第一段讲得很快,像他自己预判的一样,语速飞驰。

但他下一秒就像想起了什么,深呼吸,停顿,抬眼看向她。

她正认真看他,眼神安静,像一池薄薄的湖水。

他的语速慢下来,“等等他们”,他在心里默念,像念咒。

他把复杂的公式换成了几个简单的比喻,手指在空气里画了一道道弧线——“就像我们在嘈杂的食堂里,想听清对面的那个人。

你把别的声音轻轻调小一点,就会听见她。”

她没忍住,轻轻鼓了掌。

那一刻她忽然意识到:有些“邂逅”的关键词不是“巧合”,而是“努力”。

比如他努力让自己慢下来,在她面前学会看人;比如她努力把自己的职业底线变得温柔,让别人愿意站在光里。

九点多,练习结束。

两人一路走向操场,夜风把桂花香吹得很近。

操场边的灯一盏盏亮着,学生在跑道上跑步,喘息和笑声混在一起。

轩子伸手把风吹乱的发丝压到耳后,侧头看他:“我觉得你今天就己经很厉害了。”

“我只是照着你说的试了一次。”

他也侧过头,“你今天在节目里说‘好好完成一件小事’,算完成了吗?”

“算。”

她眯着眼笑,“今天把‘小波降噪’加入了我的词库,还把‘等等他们’藏到心里。”

“那我也算。”

他认真地回答,“今天在‘台上’看见了一个人,不再只看见自己的公式。”

“互助条约,执行良好。”

她伸出手,“碰拳。”

他迟疑了一秒,学她伸拳,轻轻碰了一下。

那一下像一颗小小的火花落进湖里——不炸,不吵,只是把水面照亮了一点点。

从操场回去的路上,路灯把影子拉得很长。

她走在灯下,他走在她旁边。

杭州的夜晚有一种不言自明的温度,让人觉得世界很大,未来也很大,大到两个正在努力的年轻人,可以慢慢地、慢慢地靠近。

她忽然停住脚步,回头看他,认真问:“刘小波,你相信吗?

频率不同的信号,只要采样足够真诚,也能同频。”

他愣了愣,眼睛里忽然有一点光,点头:“我信。”

“那就好。”

她又笑了,迈开脚步,“我们慢慢来。”

风从桂花树里穿过,落下一点点细小的香。

紫金港的夜色里,两个影子靠得更近了些。

下一段频率,己经悄悄开始。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